又有谁可与之匹敌?
此外,李奇是嬴正与冬儿所生的亲骨肉,这份血缘关系无人能及。
夏无且听罢,心中稍安。
蒙武亦同感。”原来李奇竟是大王之子。”
“而且大王有意立他为储君。”
辛胜意识到,今日所见所闻,足以震动朝野。”没错。
一统之后,你将执掌无上权柄。
你将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那时天下太平,无人能阻。”
“待那时,若你想迁阿房陵寝,与李奇相认,我绝不干涉。”
“不过你也需考量李奇的感受,他对你的怨念颇深。”
夏无且严肃说道。”我明白。”
嬴正点头,目光重新焕发光彩。
至少,他有了明确的方向,那种萎靡之态正在迅速消退。
夏无且与蒙武对视,皆松一口气。
至少,嬴正已放弃轻生念头。
多次提及李奇及其子女,令人感慨万千。
冬儿对嬴正有所期待,同时也为他与李奇相认创造了条件。
最终,387的话让嬴正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未来如何,只能边走边看。”你们先退下吧。”
嬴正说,“我想独自陪陪冬儿。”
众人稍显迟疑,但见嬴正态度坚决,便准备离开。”我不会再寻死了。”
嬴正低声说道,声音沙哑,“冬儿为我留下血脉,也留下希望。
若我此刻离开,李奇该如何?我还没来得及认他。”
蒙武和辛胜互视一眼,随后点头应允,随夏无且一同离去。
山路上,蒙武问夏无且:“你适才所说可是真心?”
夏无且叹道:“当然属实。
若非如此,岂不是断了大王的念想?阿房在他心里的地位,无需多言。”
“即便今日迁坟,揭露李奇身份,怕也会引发巨变。
名分未定,那些心怀不轨者绝不会袖手旁观。
如今诸国未尽归服,若大秦根基动摇,后果不堪设想。”
“再说,李奇对生父的怨恨,你们也都清楚。
若是他知道嬴正是亲父,恐怕难免冲突。
即便大王再三解释,李奇性情刚烈,难保不会追究当年之事。”
“所以,我选择拖延时日,先让大王放下轻生的念头,也让李奇有机会积累更多威望与权力。”
蒙武点点头:“我明白了。”
大王已决意,在与李奇相认之日,便立其为储君,承袭大秦江山。
蒙武目光炯炯,似有神光。”确然如此。”
“然欲成此,非但需大王统一天下,更需无人能敌之威名,那时礼法自难束缚。
自古以来,谁能开此旷世伟业?”
“大王必为千古第一人。”
“这般人物,何须受制于世俗规矩?”
“再者。”
“待天下归一,李奇只需建功立业,权势自会攀升。
若他执掌兵权,威名震四方,谁敢与之争锋?”
“总归而言,我所言皆为使大王安心,莫要忽视国本,同时亦助李奇争取更好机遇。
若大王有失,李奇身份难明,如何与诸公子相较?”
“此举亦给予李奇更多时间积累权威,无人可撼动。”
“唯如此,有大王辅佐,李奇方能破除阻挠,成就大业。”
“一切,只为李奇。”
“阿房虽逝,但李奇乃是我夏无且唯一牵挂。”
“此生,定不让任何人伤他分毫。”
“既然大王许诺此位属于李奇,那任何人都别想夺走。”
夏无且语气坚决。
……
“蒙家始终支持李奇。”
蒙武立刻表态,神情无比笃定。”长公子年少有为,早登上将军之位,若将来荣膺储君,我大秦必将重振雄风。
辛胜愿鼎力相助。”
随即,
辛胜亦发声,目光同样坚逸。
听闻此言,
夏无且与蒙武齐齐望向辛胜。
尽管在官职与爵位上,辛胜远不及统领十万大军的主将,但他却掌握着王宫五万禁卫军,肩负守护君王重任。
若他站在李奇一边,在未来的咸阳宫中,无论发生何种变故,都可随时发兵相助,这无疑是一股强大的助力。”辛胜将军,你当真要扶持奇公子?”
夏无且注视着他,语气严肃。”大王的心意我已领会,他对冬姑娘情深意重。
我坚信,大王日后定会追封冬姑娘为王后,而她与大王所生的儿子,便是名正言顺的嫡子。”
“我辛胜效忠王室,效忠大王,自当拥护嫡子。”
“此外,我在宫中统领禁军多年,深知大王诸子的性格。
浮苏公子虽温文尔雅,深受大王喜爱,但他性情过于仁慈,难担大任。
其他几位公子,虽各有特色,但无论谁得势,即便背后有宗室或权臣支持,都无法与奇公子相提并论。”
“我支持奇公子,不仅是顺应天理,也是大王所期望的。”
辛胜语气坚定地说道。
亲眼目睹了嬴正的落寞,以及他对李奇母亲的深情厚谊和对李奇的器重,更听闻嬴正有意立李奇为储君,这无疑证明了李奇的正统地位。”很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