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三年十月初二十日,婺州讲武堂密室。烛火摇曳,映照着案上摊开的江南战局图。赵信立于图前,神色冷峻:
“童贯想两面夹击我。”
“那我就让他先尝一尝,被反夹击的滋味。”
他召集林豹、周远山、张横三人,下达作战命令:
一、【诱敌组】
林文远率衢州守军佯装兵力空虚;
故意放风:“赵信主力已调往兰溪”;
二、【伏击组】
周远山带一千白马义从埋伏于衢州东侧山谷;
准备截断李纲退路;
三、【突袭组】
张横率梁山营夜袭童贯中军粮道;
制造混乱,牵制其主力;
他对众人说道:
“这一战,不求全歼。”
“但要让童贯知道——”
“他的五路大军,已经分崩离析。”
【诱敌深入:衢州示弱,李纲中计】
十月初二十一日凌晨,衢州城外。薄雾弥漫,晨光初现。李纲亲率八千右翼军悄然逼近城池。情报显示:
赵信主力已调往兰溪;
衢州仅剩三千守军;
林文远新近掌权,指挥未稳;
李纲嘴角微扬:
“赵信果然沉不住气。”
“今日便是破城之时。”
他下令全军压境,直扑东门。然而——当宋军刚刚进入山谷时,号角骤响!箭雨如瀑,滚石雷木倾泻而下!周远山率白马义从猛然杀出,刀光剑影间,敌军顿时阵型大乱。李纲惊怒交加:
“赵信!你竟敢诈我!”
但回应他的,是一支穿甲箭。
【正面交锋:白马义从再显神威】
战斗迅速升级为正面冲突。白马义从以轻骑为主,机动性强,在山谷之间来回冲杀,打乱敌军节奏。李纲急令结阵,但为时已晚:
前队已被围困;
中军被分割包围;
后军因地形狭窄无法支援;
赵信亲临战场,策马于高处观战。他挥手示意:
“白马义从,冲锋!”
一声令下,铁骑如狂风暴雨般席卷而出。敌军阵脚彻底崩溃,士卒四散奔逃。李纲被迫撤退,损失惨重。
【后方失火:梁山营奇袭童贯粮道】
与此同时,张横率领的梁山营也完成任务。他们绕过小道,潜入童贯中军后方,焚毁三座主要粮仓,并破坏运粮通道。童贯得知消息,勃然大怒:
“赵信竟敢在我背后动手!”
“这仗还怎么打?”
更糟的是:
李纲战败的消息传来;
刘韐南路军仍未动弹;
张叔夜北路军亦放缓脚步;
童贯终于意识到:
自己成了孤军奋战的一环。
【局势逆转:童贯动摇,五路军瓦解】
十月初二十二日,中军大帐。童贯面色阴沉,望着地图上的婺州方向。他清楚地知道:
左翼高俅溃败;
右翼李纲受挫;
北路张叔夜观望;
南路刘韐按兵不动;
只剩他自己,孤立无援。幕僚劝道:
“大人,不如暂且退兵。”
“等朝廷增援再图南征。”
童贯沉默良久,终是长叹一声:
“罢了……”
“这一仗,我们输了。”
他下令:
全军暂缓进攻;
派遣使者回汴京请求支援;
修整营地,准备防御;
这一刻,五路大军的战略联盟,正式瓦解。
【尾声:胜利在望,风云再起】
十月初二十三日,婺州城头。赵信独立风中,身后是捷报频传的将领们。他缓缓开口:
“这不是终点。”
“这只是开始。”
他知道:
童贯虽败,却不甘心;
宋廷不会善罢甘休;
更大的风暴还在酝酿;
但他也明白:
白马义从,已经赢得了主动权。
他回头看向远方:
“接下来……”
“该我们出击了。”
旗帜猎猎,战鼓擂响。下一战,将是决定天下归属的终极之战。
宣和三年十月初二十五日,婺州讲武堂大帐。晨光初照,战鼓雷鸣。赵信一身铠甲立于案前,身后是铺展至江北的军事地图。他目光如炬,声音沉稳有力:
“童贯退了。”
“但他的根,还在兰溪以北。”
他召集众将,下达北伐总令:
一、【主攻部队】
白马义从主力一千五百人,由赵信亲自统领;
目标:夺回兰溪、清剿童贯左翼残部;
二、【策应部队】
林文远率衢州守军三千人,推进至金华边界;
防止李纲残部趁机偷袭;
三、【游击部队】
周远山与张横各领轻骑五百;
深入敌后,破坏桥梁、切断粮道、散布恐慌;
他对众人说道:
“我们不再只是防守。”
“我们要让敌人知道——”
“白马义从,要踏遍江南每一寸土地。”
【首战告捷:兰溪以南,全线收复】
十月初二十六日清晨,白马义从出征。他们沿兰溪水路并进,借助夜色掩护,悄然逼近敌军前沿阵地。赵信下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