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俚寨破冰,棉布震岭南

作品: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作者:祭月|分类:历史|更新:2025-09-11 00:54:54|字数:4020字

“这便是了。”

赵牧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

“症结在于,大宗远途贸易,缺乏一种轻便,安全,且能被广泛认可的信用凭证。”

“铜钱笨重,周转不便,易遭劫掠,且总量有限,自然会被囤积,导致流通不畅。”

他顿了顿,抛出了一个在这个时代堪称石破天惊的概念:“既然如此,何不由朝廷牵头,设立一个便钱务,或者说……信用汇兑的机制?”

“信用汇兑?”

李世民显然从未听过这个词,满脸疑惑。

“正是。”赵牧颔首,详细阐释其构想。

“简单来说,便是让商人将需要携带的铜钱,存入朝廷指定的官方机构......”

“譬如户部下属新设的便钱务,在京师存入。”

“便钱务收取少量汇费,然后开具一张特制的,带有特殊防伪印记和编号的官方凭证,写明金额,日期,提取地点。”

“商人便可轻装上路,只凭此一纸凭证,到了指定的外地州府,如洛阳,扬州,益州即可凭凭证和身份证明,从当地官设的便钱务中,全额提取出等值的铜钱。”

李世民听得目瞪口呆,呼吸都不自觉地急促起来。

这构想简直匪夷所思,却又直指要害!

赵牧继续深入:“此举好处极多。”

“首先商人省去了长途运输巨款的风险和成本,必将极大促进商贸流通。”

“其次,铜钱实际上并未离开官库,只是在不同地区的官库之间进行了账目划转,大大加快了货币周转效率,一文本位钱,或许可当三五文来用,无形中增加了货币供给,缓解钱荒。”

“然后,朝廷还可通过收取汇费和掌控这一金融网络,获得一笔稳定的收入,并加强对全国经济命脉的控制。”

“最后,此凭证由朝廷背书,信誉远超任何私家商号。”

“一旦推行开来,甚至可能逐渐成为一种半货币化的流通凭证……”

他描绘的蓝图,远远超出了单纯解决“钱荒”的范畴,俨然是一幅重塑帝国商业金融体系的宏大画卷!

这已不是简单的经济策略,而是深具政治远见的制度创新!

“妙啊!妙极!此策简直是……简直是点石成金!”

李世民猛地站起身,激动得在室内踱步,脸上焕发出兴奋的光彩。

“化繁为简,一举数得!”

“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是功在千秋的良制!”

“赵小友,你……你真是……”

李世民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心中的震撼与钦佩。

这“飞钱”之策,看似只是一个技术性的金融工具。

实则蕴含着极高的智慧和前瞻性,其意义丝毫不亚于之前的任何一次献策。

“秦老哥先别急。”赵牧适时泼了盆冷水。

“此策虽好,但推行之初必遭阻力!”

“尤其是那些掌控了大量私钱流通,依靠地区间汇兑差价牟利的世家豪商,以及可能担心朝廷借此过度揽权的地方官员。”

“初期可选择几条主要商路进行试点,如长安至洛阳,长安至扬州,由朝廷强力担保,务必确保信用,一旦建立信誉,后续推广则事半功倍。”

“对!对!对!试点,而且还必须稳妥!”

李世民连连点头,已然迫不及待。

“老夫这便回去,不,朕……真得立刻回去上报陛下召集户部太府寺的人详议此事!”

“此策若成,我大唐商贸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盛世!”

他再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心中已被那“一纸飞钱,通汇天下”的宏伟构想完全占据。

而赵牧,则依旧平静地坐回窗前,仿佛刚才只是谈论了一下天气。

窗外,蝉鸣依旧,而一场静悄悄的经济变革,已悄然拉开了序幕。

岭南的日头,毒得好似能把人的油都晒出来。

义学那几间简陋的竹棚,在烈日下蒸腾着热气,仿佛随时都要散架。

学子周文擦了一把额头上不断渗出的汗水,小心地将晒好的草药收起。

不远处的校场上,几个胆子稍大的俚人孩童正探头探脑,好奇地打量着这些整日里读书写字,还会摆弄奇怪草根的汉人先生。

最初的几日,几乎寸步难行。

学舍被泼粪涂鸦的痕迹虽已清理,但弥漫在空气中的隔阂与敌意,却比岭南的瘴气还要难以驱散。

送来的米粮粗糙短少,饮水也时常被故意断掉。

夜间,也总有石子丢进院子的声响,伴随着含义不明的俚语咒骂。

寒门学子们并非没有怨言,深夜挤在闷热的通铺里,也有人偷偷抹过眼泪,心生退意。

但领队的周文记得离京前马周代太子传达的嘱托,更记得自己离乡背井南下的初衷。

他召集众人,声音不高却坚定:

“我等来此,非为享福,乃是为朝廷播撒王化,为自身搏一个前程。”

“若连这点刁难都受不住,何谈将来立于朝堂,为民请命?”

“他们越是想赶我们走,我们越是要留下,而且要活得比他们更好!”

他将学子分为两拨。

一拨继续修缮学舍,开垦屋后荒地种植菜蔬,力求自给自足,不仰人鼻息。

另一拨,则由他亲自带领,每日主动走出学舍,靠近那些俚寨。

他们不做宣讲,不空谈大道理,只是默默地做。

见到老人背柴艰难,便上前帮忙扛一程。见到妇人汲水费力,便搭把手。

他们利用从太医署学来的浅显医术,带着些寻常的艾草,薄荷,金疮药,为寨民处理些蛇虫咬伤,头疼脑热的小毛病。

起初,俚人只是冷眼旁观,甚至带有警惕。

但善意持之以恒,终究能融化坚冰。

转机发生在一个暴雨将至的黄昏。

寨子里头人磐陀家最疼爱的小孙子突然浑身滚烫,抽搐不止,口吐白沫。

寨中的老巫医又跳又唱,灌了无数符水,孩子却气息渐弱。

磐陀急得双目赤红,如同困兽。

周文闻讯,不顾同伴劝阻,背上药箱便冲了过去。

寨民们手持刀棍,拦在竹楼外,眼神凶狠。

喜欢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方便以后阅读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第四百三十九章 俚寨破冰,棉布震岭南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第四百三十九章 俚寨破冰,棉布震岭南并对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