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这本子时,我觉得他很奇怪。谁会把时间分割得这么细呢?但珺弛告诉我,时间是最公平的礼物,每人每天都有24小时,关键是如何使用它。
他的书包里总带着一个小闹钟,不是用来叫醒自己,而是提醒每个任务的开始和结束。午休15分钟阅读,课间10分钟预习,放学后30分钟运动...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分秒不差。
有一次我问他:"你这样不累吗?"
他推了推眼镜,轻声说:"正相反。知道时间去了哪里,才不会觉得虚度。"
那天放学,我看见珺弛站在校门口的樱花树下,手里拿着一个小相机。粉色的花瓣飘落,他按下快门,然后在本子上写下:"5月6日,樱花雨,持续2分15秒。"
原来在他精确的数字世界里,也藏着这样的柔软时刻。
和珺弛完全相反的是憬珩。他做事总是慢悠悠的,像一只晒太阳的猫。
书法课上,我们都写完三张纸了,他还在慢慢磨墨。"急什么?"他笑着说,"墨磨得越细,字写得越好。"
体育课跑800米,他永远是我们四人中最后一个到达终点,但从不显得狼狈。跑完后他会躺在草地上,看着天空说:"你们跑那么快,都没看见今天的云有多好看。"
我问他:"你不怕浪费时间吗?"
他眨眨眼:"什么是'浪费'?做喜欢的事,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每一秒都是赚到了。"
上周五下雨,我们在走廊等家长。翊尧急得直跺脚,珺弛不停地看表,只有憬珩蹲在屋檐下,看着雨滴在水洼里激起一圈圈涟漪。"看,"他指着一朵小水花,"像不像皇冠?"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对憬珩来说,时间不是需要追赶的东西,而是用来感受世界的媒介。就像沙漏里的沙子,看似在流逝,其实只是在换个方式存在。
奶奶有个宝贝木盒,里面装着几十张老照片。最上面那张已经泛黄,年轻的奶奶穿着碎花连衣裙,站在一棵梧桐树下,笑容比阳光还灿烂。
"这是什么时候拍的?"我问。
"1965年春天,"奶奶的手指轻轻抚过照片,"我二十岁生日那天。"
我看着照片里青春洋溢的奶奶,又看看眼前白发苍苍的老人,突然感到一阵心酸。时间带走了她的黑发和光滑的皮肤,却在她的眼睛里沉淀下温柔的光芒。
"时间是最公平的,"奶奶说,"它给每个人同样的24小时,但你可以决定用它来记住什么。"
她告诉我,爷爷送她的第一件礼物是一块手表。"他说时间是最宝贵的礼物,要好好珍惜。"奶奶摩挲着手腕上的老表,表盘已经模糊,但指针依然坚定地走着。
我忽然明白,时间不仅是珺弛记录的数字,憬珩欣赏的云朵,更是奶奶木盒里的老照片——它带走了一些东西,却留下了更珍贵的记忆。
我们班还有个同学叫严翊尧,他像一阵永远停不下来的风。课间疯跑,午休踢球,放学后打游戏...他总说"时间多的是",然后把每一分钟都塞得满满的。
上周他发烧请假三天,回来时整个人蔫蔫的。"原来一天可以这么长,"他趴在桌上说,"我数了天花板上的裂纹,听了所有收藏的音乐,还读完了半本一直没时间看的漫画。"
病好后,翊尧依然活力四射,但偶尔会停下来看看窗外的天空,或者认真听珺弛讲解一道数学题。
时间是什么?对珺弛来说,它是可以精确分割的资源;对憬珩来说,它是流动的体验;对奶奶来说,它是沉淀的记忆;对翊尧来说,它是等待被填满的容器。
而我现在觉得,时间或许是我们收到的最奇妙的礼物。它公平地给予每个人,却因使用方式而展现出完全不同的价值。它冷酷地带走青春,却又温柔地保存记忆;它催促我们成长,也允许我们停下来欣赏一朵花开。
明天我要把这篇作文交给老师。我不知道能不能获奖,但写下这些文字的过程,已经让我理解了时间最珍贵的部分——它让我们有机会去爱,去学习,去记忆,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这,才是时间给予我们最美好的礼物。
诗妍把稿纸小心地装进文件袋,又检查了一遍错别字。窗外的月光洒在桌面上,为《时间的礼物》镀上一层银边。她轻轻摸了摸文件袋,仿佛能感受到里面文字的温度。
明天,这份关于时间的思考将踏上自己的旅程。而此刻,诗妍只觉得内心无比平静,就像终于把散落的拼图完美地组合在了一起。
两周后的周一早晨,诗妍刚走进教室就感觉到一股异样的气氛。同学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窃窃私语,看到她进来,几个女生立刻投来羡慕的目光。
"发生什么事了?"诗妍放下书包,小声问同桌的辞憬珩。
"你还不知道吗?憬珩瞪大眼睛,"征文比赛结果出来了!公告栏贴出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