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高翔也已得知街亭有失的消息,大惊失色,他深知唇亡齿寒,街亭一失,列柳城便成孤城,难以久守。他当即尽起列柳城中所有兵马,倾巢而出,前来救援街亭。半路上正遇到狼狈逃来的魏延、王平二人。三人相见,互诉前事,皆是扼腕不已。
高翔一咬牙,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悍勇之气”:“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司马懿连番大战,其军必然疲惫。我等不如趁今夜天色昏暗,夜劫魏寨,或许尚能出其不意,夺回街亭,挽回一丝颓势!”
三人计议已定。待到夜色深沉,便兵分三路,悄然向街亭进发。魏延一马当先,引本部兵马直扑街亭魏军大营。然而,赶到寨前,却见营中一片寂静,空无一人,连灯火也无几点,不由心中大疑,不敢轻易进入。正与随后赶到的高翔商议,却不见王平兵马到来。
忽然,四下里炮声大作,火光骤然亮起,如同白昼,喊杀声震天动地!无数魏军从暗处涌出,旌旗招展,刀枪林立,又将魏延、高翔二人围在垓心。这依然是司马懿预设的陷阱,他早已料到蜀军败将不甘心失败,可能会行险偷营。
魏延、高翔二人左冲右突,拼死抵抗,但魏军数量实在太多,且皆是养精蓄锐的生力军,其“围杀之气”铺天盖地。正在二人渐感绝望之际,山坡之后突然杀声雷动,王平领着最后一支生力军,如神兵天降般杀入重围,他早已识破魏军营寨空虚,必有埋伏,故而没有直接冲击大营,反而在外围游弋,此刻见魏延、高翔中计,便立刻从魏军包围圈的薄弱处发动了猛攻。
三将合力,再次奋死杀出一条血路,不敢再有任何侥访之心,径直奔逃回列柳城。
然而,当他们奔到列柳城下时,却见城头之上,早已换上了魏军的旗帜!一面斗大的“魏都督郭淮”将旗,在夜风中咧咧作响。原来,郭淮与曹真商议,唯恐司马懿一人独得全功,便私下分兵,想趁机夺取街亭,捞取功劳。听闻司马懿、张合已然攻克街亭,生怕自己来迟一步,便立刻挥军转袭防守空虚的列柳城,正与狼狈逃回的魏延等三将撞个正着。
又是一场惨烈的厮杀,蜀兵早已是强弩之末,哪里抵挡得住郭淮的生力军,再次大败,死伤枕藉。魏延心中大骇,阳平关乃汉中咽喉,若再有失,则蜀军归路断绝,后果不堪设想。他不敢再有片刻停留,急忙与王平、高翔二人,收拢残兵,也顾不得列柳城,径直望阳平关方向逃去。
郭淮轻松占据了列柳城,心中颇为得意,对左右道:“吾虽未能先夺街亭,却也拿下了这列柳城,亦算大功一件!”随即引兵来到街亭,入城拜见司马懿。
司马懿端坐帐中,其“意”念平静无波,仿佛早已洞悉一切。他对郭淮的到来,只是淡淡一笑:“郭将军来何迟也?”
郭淮闻言一惊,脸上露出惭愧之色:“仲达公神机妙算,用兵如神,郭淮自愧弗如!”
司马懿也不点破,只是道:“如今街亭、列柳城皆已在我军手中,诸葛亮陇上之谋已成画饼,其大军必然火速撤回汉中。公可速与子丹将军合兵一处,星夜追击,务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尽可能扩大战果,削弱其‘有生之气’。”郭淮领命而去。
司马懿又唤来张合,道:“子丹与伯济二人,恐吾独占全功,故而来抢夺城池,此乃人之常情,不足为怪。吾并非贪图功名之人,能侥幸取胜,已属万幸。儁乂,我料魏延、王平、马谡、高翔这些残兵败将,必定会先逃往阳平关据守。我若尽起大军,急追猛打,直取阳平关,诸葛亮必会料到我军急于求成,很可能会在后路设下埋伏,引我军深入,届时我军反而可能中其奸计,被其‘回马枪意’所伤。兵法有云:归师勿掩,穷寇莫追。你可领一支精兵,从小路秘密抄击箕谷方向撤退的蜀军,那些多是负责运输辎重的辅兵,其‘抵抗之意’薄弱。我则亲率主力,迎击从斜谷方向撤退的蜀军主力。若蜀军败走,不可穷追猛打,只宜在中途截击骚扰,使其不得安宁,尽可能夺其粮草辎重,毁其军械,使其‘元气’大伤,便是全胜。”
张合深以为然,领了将令,引一半兵马自去。
司马懿随即下令,全军主力转向斜谷方向,并首先向西城县进发。“西城虽是一座偏僻小县,名不见经传,却是蜀军在陇右的重要屯粮之所,亦是通往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交通枢纽,‘地脉之气’颇为重要。若能一举拿下此城,则陇上三郡可迅速收复,诸葛亮北伐之功,将彻底化为乌有!”于是,司马懿留下申耽、申仪二人镇守列柳城,自己则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扑向西城。
再说诸葛亮,自从派遣马谡等人前往镇守街亭之后,便一直心神不宁,右眼皮跳动不止,一股不祥的“预兆之意”始终萦绕在心头,难以消散。正当他坐立不安之际,忽报王平派出的信使星夜赶到,送来了绘制的图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