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听闻此言,又见郭常之子赫然在列,怒火再起。他笑声冰冷:“无知狂徒!你既然依附黄巾为匪,可曾听闻过刘、关、张三兄弟的名号?!”他的笑意中充满了对这些只识财货、不识人义的草寇的蔑视。
黄巾打扮的为首者哈哈大笑,笑声粗野:“甚么刘关张,我只知道有一位红面长髯,舞刀斩将的豪杰,唤作关云长!只是未曾识得他的面!你又是何人?!”他自以为占据上风,完全未将关公这孤单数人放在眼里。
关公闻言,心中的怒气忽然平息了一些,化为一种奇异的……验证自己声名的乐趣。他勒住马匹,在风中按定青龙刀,缓缓伸手,解开了保护胡须的丝囊。那长而美的髯须随风轻拂。
下一刻,他将遮掩的脸颊转向那黄巾首领,露出那副赫赫威名的容貌!赤红的面庞,如画的卧蚕眉,丹凤眼,以及飘洒的长髯!与此同时,关公身上收敛着的“义绝之意”带着一股无法抵挡的“武圣威压”瞬间笼罩了前方所有匪众,如同一座移动的神岳轰然压下!那种磅礴的,集忠、义、勇、烈于一身的强大精神力量,裹挟着神兵带来的血腥煞气,并非普通匪寇可以承受!
“关……关云长!” 那黄巾首领双眼暴突,只觉得胸口一闷,灵魂都在颤抖,之前嚣张的“草寇之意”如同烈日下的雪花般融化!他发出惊恐的低叫,猛地从马背上滚落,那股子骄横荡然无存,只剩下源自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对传奇强者的敬畏!他顾不得身旁的兵刃,一把拽住惊魂未定的郭常之子,强行扭着那小子的头,跪在地上,向关公连连磕头,一边将郭常之子推上前献上!“小人有眼不识泰山!求将军饶命!这便是引荐我等前来的贼厮!脑袋奉上,只求饶命!”
关公周身气势并未完全收回,但语气缓和了些:“你叫何名?身旁之人何故在此?” 他在询问中蕴含着一种对对方“意”的审视。
那黄巾首领如蒙大赦,颤声道:“小人裴元绍,自张角渠帅死后,便在这卧牛山中聚众为匪,聊度余生。今早这贼厮前来,鬼鬼祟祟,言说其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骑着日行千里的宝马!引诱小人下山来夺马!万万没想到……竟然,竟然是撞见了关,关将军……”裴元绍那饱经沧桑,被生活扭曲但似乎并非完全泯灭善心的意,在关公强大的义绝之意前,如同冰山遇到了火焰。他感觉得到,这个杀神并非见人就杀,他心中有秤。
郭常之子早已吓得屎尿俱下,瘫软在地,抱头求饶。关公看着他那毫无廉耻、只知苟活的丑态,心中最后一丝开导之念也烟消云散。“你!”他用马鞭指向郭常之子,声音带着失望和决然:“看在你老父淳厚,曾在乱世中庇护我等的情分上,暂饶你一条贱命!日后好自为之,若是再行邪事,来日再遇,天王老子也救你不得!”
郭常之子被关公那带着法则力量的意言吓得浑身抽搐,如蒙大赦,也如坠冰窖。连滚带爬,抱头鼠窜而去,瞬间消失在山林间。他心中的那份黑暗之意,恐怕只会因为这次经历,变得更加阴沉扭曲。
关公那强大的“义绝之意”笼罩着裴元绍及其匪众。他沉声问:“你刚才不识我面,如何听闻过我的名?”他是在探究这个乱世中,“名望”和“意”如何传播。
裴元绍恭恭敬敬地答道:“离此不足二十里处,便是卧牛山主峰。山上另有一伙人,头领唤作周仓。此人是关西人士,生得极其雄壮,板肋虬髯,据说双臂有千斤之力!他原是黄巾军大渠帅张宝麾下的一员悍将,张宝死后,他也啸聚在这卧牛山中。他屡屡在弟兄们面前提及关将军您的盖世武名和忠义之事,言说此生最大愿望便是得见关将军一面!” 裴元绍此刻是真心将关公视为值得依附的传奇人物。
关公听罢,心下了然——乱世之中,名望是力量,‘意’的流传也能牵引缘法。正说话间,远处又一股强大的气息涌来,比裴元绍要沉凝许多,仿佛铁块般带着压迫力!
裴元绍一眼认出那股气势的来源,喜道:“必是周仓来了!说曹操曹操到,这真是凑巧!”
关公听到周仓正是孙乾在洛阳时,普净法师曾暗示的那位与自己有关联的同乡人,眼中闪过一丝波澜——在这个世界,乡里、血脉、缘法似乎并非单纯的巧合。他随即挺刀立马,气势外放,迎候那即将到来的缘分。
果见一人,身躯极其魁梧,黑面虬髯,双臂壮硕得惊人!他坐下的马也非凡物,脚步沉重却蕴含爆炸性的力量,周身弥漫着一股如铁塔般的重意和蛮力之气,是纯粹力量型武者。他手中提着一杆沉重的朴刀,引着数十精悍匪众急速而来。他一见到关公那独一无二的威仪和面容,周身的重意也瞬间凝固,眼中爆发出狂喜与敬畏的光芒,甚至能感觉到其粗犷外表下,那份久经波折却仍心存正道的意!
“可是……可是关将军!?” 周仓嘶吼,声音浑厚如洪钟。不及多言,他从马上跃下,仿佛一座移动的小山落地,发出一声闷响。随即快步上前,竟然就势在道旁,双膝跪地,五体投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