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大喜,当即应允。
是夜,满宠换上普通士卒的衣甲,趁着夜色,悄悄混入杨奉军营。他凭借昔日记忆,摸到徐晃营帐之外。只见帐内灯火通明,徐晃竟还披着甲胄,在烛光下研读兵书,其“意”专注沉稳。
满宠悄然掀帘而入,拱手笑道:“公明兄,别来无恙乎?”
徐晃闻声大惊,霍然起身,定睛细看,讶道:“阁下莫非是山阳满伯宁?缘何深夜至此,还作这般打扮?”
满宠道:“某如今在曹将军麾下效力。今日阵前遥见故人雄风,不胜钦佩。特来进献一言,故冒死潜入,望公明勿怪。”
徐晃连忙请满宠坐下,问道:“伯宁深夜前来,有何见教?”
满宠正色道:“以公明之盖世武勇与出众韬略,屈身于杨奉、韩暹此等目光短浅、‘气’运衰败之辈麾下,岂非明珠暗投?曹将军乃当世之英雄,雄才大略,礼贤下士,天下共仰!今日阵前一战,将军风采,令曹公赞叹不已,深有爱才之心,不忍与公明生死相搏,故特遣宠前来,诚邀将军共襄大业!大丈夫择主而事,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将军何不弃暗投明,辅佐明主,成就一番不世功业?”
徐晃闻言,陷入了沉思。他手握着冰冷的大斧,帐外寒风呼啸,似乎也吹动了他心中的挣扎。良久,他长叹一声:“吾固知杨、韩非能成大事之人。然追随日久,情义所在,骤然离去,于心不忍……”
满宠趁热打铁:“将军此言差矣!忠义固然可嘉,但亦需分清对象!愚忠于庸主,蹉跎岁月,埋没才华,岂是丈夫所为?今遇明主而错失良机,他日必然后悔莫及!”
徐晃猛地站起身,眼中精光闪烁,似乎下定了决心,对满宠一揖到底:“伯宁之言,如醍醐灌顶!晃,愿听从!”
满宠大喜:“将军既决,何不趁此机会,斩杀杨奉、韩暹,以为进身之阶?”
徐晃断然摇头,正色道:“不可!‘臣弑其主’,乃天下之大不义!晃,虽蒙将军错爱,决不为此等卑劣之事!”其言语间,透出一股凛然正气。
满宠肃然起敬:“将军真乃义士也!如此,便请将军随我连夜前往曹营。”
徐晃当即召集帐下数十名心腹亲兵,收拾行装,跟随满宠,悄然离开了杨奉大营,投奔曹操而去。
然而,此事终究未能完全保密。很快便有人将徐晃投敌之事报知杨奉。杨奉勃然大怒,立刻亲自率领千余精锐骑兵追来,厉声大骂:“徐晃反贼!休走!”
正追赶间,忽然前方山谷中一声炮响,火把齐明!埋伏在此的曹军四面杀出!曹操亲自身先士卒,立马阵前,大喝道:“杨奉!韩暹!吾在此恭候多时了!还不束手就擒!”
杨奉大惊失色,知道中了埋伏,急忙想要回军。但为时已晚,曹军精锐已将其团团围住!恰好韩暹也率兵赶来救援,两军陷入混战。杨奉在乱军中侥幸逃脱。曹操指挥大军趁势掩杀,杨、韩联军军心大乱,士卒大半投降。杨奉、韩暹眼见大势已去,只得收拢残兵败将,不敢再回大梁,一路向南,投奔淮南袁术去了。
曹操收兵回营。满宠引荐徐晃拜见。曹操见徐晃果然归降,大喜过望,亲自上前,执其手曰:“公明肯来,吾大事成矣!”当即任命徐晃为将,厚加赏赐。
扫清了最后的障碍,曹操遂顺利护送献帝抵达许都。他立刻下令,依照故都规制,大规模兴建宫殿、宗庙、社稷坛,以及各级官署衙门,修缮城池,充实府库。许都,这座原本不起眼的城池,因为汉帝的到来和曹操的经营,迅速变得生机勃勃,隐隐有了新的帝都气象,“地气”龙脉也开始向此地汇聚。
曹操大赏随驾功臣,封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但真正的赏功罚罪、官员任免大权,皆由曹操一人独断。他自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以荀彧为侍中、尚书令(总揽政务),荀攸为军师,郭嘉为司马祭酒,刘晔为司空仓曹掾(主管后勤),毛玠、任峻为典农中郎将(负责屯田,积蓄粮草),程昱为东平相,范成、董昭为洛阳令(留守旧都),满宠为许都令(京畿治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宗亲大将皆封为将军。吕虔、李典、乐进、于禁、徐晃等外姓猛将亦封为校尉。许褚、典韦则为贴身都尉,护卫左右。其余将士,各有封赏。
自此,汉室朝廷大权彻底旁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格局正式形成。所有军国大事,必须先禀报曹操,由他裁决之后,再象征性地奏明天子。汉献帝的“龙气”虽存,却已完全被曹操的“霸气”所笼罩和利用。
安顿好许都内外事务后,曹操于后堂设宴,召集核心谋士议事。他眉头微蹙,开口道:“诸位,如今中原大局初定。然东南方向,尚有心腹之患。刘备占据徐州,自领州牧,名望日增,其‘仁德之意’颇能蛊惑人心。近来那反复无常的吕布,兵败之后竟也投靠了他,被安置在小沛,互为犄角。此二人若联合起来,其‘仁德’之名与吕布之勇武煞气相结合,必成我心腹大患!诸君可有良策,破此隐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