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魏书》记载:桓阶的祖父桓超、父亲桓胜,都曾任州郡的官职。桓胜曾担任尚书,在南方颇有名气。桓阶最初在郡中担任功曹,后来被太守孙坚举荐为孝廉,被任命为尚书郎。因父亲去世,桓阶返回家乡。正赶上孙坚攻击刘表时战死,桓阶冒着危险找到刘表,请求归还孙坚的遗体,刘表觉得桓阶很讲道义,就把遗体还给了他。后来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刘表举州响应袁绍。桓阶劝说长沙太守张羡:“举事如果不以道义为本,没有不失败的。从前齐桓公率领诸侯尊崇周王室,晋文公驱逐叔带迎回周王。如今袁绍反其道而行之,刘表却响应他,这是自取灾祸。如果您想立功明义,保全福分远离灾祸,就不应该与他们同流合污。”张羡问:“那我该归向谁呢?”桓阶说:“曹公虽然势力较弱,但他是仗义而起,拯救朝廷危难,奉王命讨伐有罪之人,谁敢不从?现在如果您能统率长沙及周边三郡,抗拒刘表,并与曹公里应外合,这不是很好吗?”张羡赞同,于是举长沙等四郡抗拒刘表,派遣使者前往曹操处。曹操大喜。但当时袁绍与曹操激战正酣,曹操的军队无法南下支援,而刘表趁机紧急攻打张羡。张羡病逝后,城池被攻陷,桓阶躲藏起来。后来刘表征辟他为从事祭酒,想把妻子的妹妹蔡氏嫁给他。桓阶声称自己已经订婚,拒绝接受,并以病为由辞去职务。
曹操平定荆州后,听说桓阶曾为张羡出谋划策,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异,于是征辟他为丞相掾主簿,后升任赵郡太守。魏国建立初期,桓阶担任虎贲中郎将侍中。当时,太子尚未确定,而临菑侯曹植受到曹操的宠爱。桓阶多次向曹操表明,曹丕品德优秀且年长,应当立为太子。他公正的劝谏,诚恳而直率。《魏书》称桓阶曾对曹操说:“如今太子仁德冠于群子,声名显于海内,仁圣达节,天下无人不知;而大王您却因曹植而询问我,我实在感到困惑。”曹操因此更加看重桓阶的正直。此外,毛玠、徐奕因性格刚直不阿而被西曹掾丁仪所忌恨,丁仪多次在曹操面前诋毁他们,但幸好有桓阶在旁维护,他们才得以保全。桓阶在匡扶救正方面所做的事,多 类似于此。之后,桓阶被提升为尚书,负责官员选拔。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派徐晃前往救援却未能解围。曹操打算亲自率军南征,询问群臣意见。众人皆说:“大王如果不尽快行动,曹仁就要失败了。”唯独桓阶说:“您认为曹仁等人是否能够正确判断形势?”曹操回答:“能。”“您是否担心他们会不尽全力?”曹操答:“不。”“那么您为何要亲自前往?”曹操说:“我担心敌人众多,而徐晃等人救援不利。”桓阶说:“如今曹仁等人身处重重包围,却能拼死坚守,这正是因为他们知道您在远方为他们声援。身处绝境之人,必定有决死抗争之心。他们内心有死战的决心,外部又有强大的援军,您只需稳住大军展示实力,又何必担忧失败而亲自出征呢?”曹操赞同桓阶的见解,驻军于摩陂。敌军随后撤退。
魏文帝曹丕即位后,桓阶被升任尚书令,封为高乡亭侯,加侍中衔。桓阶患病期间,曹丕亲自前去看望,对他说:“我正将年幼的太子托付给您,将国家的命运寄托在您身上,您一定要努力啊!”后又将桓阶改封为安乐乡侯,食邑六百户,并赐予桓阶的三个儿子关内侯的爵位。其长子桓佑因是嗣子未被封侯,但在病逝后被追赠关内侯。后来桓阶病重,曹丕派遣使者任命他为太常。桓阶去世后,曹丕为他痛哭流涕,追赠他贞侯的谥号。其子桓嘉继承爵位。曹丕还任命桓阶的弟弟桓纂为散骑侍郎,赐予关内侯的爵位。桓嘉与升迁亭公主成婚。嘉平年间,桓嘉以乐安太守的身份与吴国交战于东关,因战败阵亡,被追赠壮侯的谥号,其子桓翊继承爵位。《世说》记载:桓阶的孙子桓陵,字元徽,在晋武帝时期颇有名气,官至荥阳太守,去世后由其子桓隐继承爵位。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祖父陈寔,父亲陈纪,叔父陈谌,皆享有盛名。陈寔,字仲弓,陈纪字元方,陈谌字季方。《魏书》记载:陈寔德行冠绝当世,陈纪、陈谌也名重一时。陈寔曾任太丘长,因党锢之祸隐居荆山,远近之人皆尊崇他如宗师。汉灵帝驾崩后,何进辅政,征召天下名士,欲任命陈寔为参军,但陈寔因年老多病而未就任。陈谌曾任司空掾,早逝。陈纪历任平原相、侍中、大鸿胪,着书数十篇,世人称之为陈子。陈寔去世时,司空荀爽、太仆令韩融皆身着缌麻,行子孙之礼。四方前来吊唁的车马达数千辆,从太原郭泰等名士无不前往吊唁。傅子记载:陈寔去世后,天下之人纷纷前来吊唁,参与葬礼者达三万人,身着縗麻者数以百计。《先贤行状》记载:大将军何进遣使吊唁祭祀,为陈寔赐谥号“文范先生”。当时陈寔、陈纪的美名并着于世,陈谌也与之齐名,世人合称“三君”。每次三公九卿征辟,他们往往同时被召,如羔雁成群,丞掾交至。豫州百姓皆绘陈寔、陈纪、陈谌之像于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