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故土大开发

作品: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作者:深仨品|分类:游戏|更新:2025-05-21 15:29:56|字数:4388字

【永明城的新生】

1950年3月8日清晨,永明城(原海参崴)金角湾飘着薄雾。第一批进驻的干部张建国踩着结冰的台阶走下"长春号"运输舰,靴底打滑差点摔进海里。港务局大楼的玻璃全碎了,风一吹就发出呜咽般的响声。

"同志们看好了!"张建国指着墙上残留的日俄双语标识,"这些帝国主义痕迹,今天必须清除干净!"后勤处小王刚要动手,当地老渔民伊万却拦住他:"长官,用这个。"递来的铁铲上还沾着鱼鳞——是捕鲸船上专用的剥皮铲。

三天后,三千山东渔民乘着改装渔船抵达。领队的王振海腰间别着两把菜刀,看见破败的冷冻库直摇头:"这大冰窟窿,连条带鱼都冻不硬实!"结果他们用日军遗留的潜艇蓄电池供电,把冷冻库改造成了能储500吨鱼获的"海上冰箱"。

最绝的是大毛专家来考察时,发现中国渔民把高射炮改装成了捕鲸炮。"达瓦里希,"瓦西里上校摸着改造的炮栓直冒冷汗,"这...这是要打蓝鲸吗?"王振海大笑着拉开冰柜:"上校同志,尝尝这个——用37毫米炮弹打的鳕鱼,肉都是蒜瓣状的!"

【黑土地上的"南泥湾精神"】

1951年开春,北大荒的冻土硬得像坦克装甲。建设兵团三师师长李有田蹲在地头,看着农科所送来的稻种直嘬牙花子:"小鬼子在这儿折腾十四年都没种出大米,咱们能行?"

技术员小周推了推眼镜:"师长,咱有新式武器!"掀开油布,露出几十个垫着马粪的木头箱子。"这是'暖炕育苗法',马粪发酵能保持25度恒温。"李有田将信将疑地伸手一摸,烫得直甩手:"好家伙,比老子坑头还热乎!"

插秧那天遇上倒春寒,水面结着薄冰。官兵们光脚下田,冻得直跳"踢踏舞"。炊事班想了个招——把缴获的日军钢盔装满烧酒,谁撑不住了就灌一口。结果秋收时亩产破天荒达到380斤,大毛专家列昂尼德尝了米饭后,偷偷往口袋里塞了一把稻种。

第二年开春,哨兵逮住个翻墙的鬼子人。"我不是间谍!"这家伙操着东北话喊冤,"就想买点稻种..."李有田嘿嘿一笑,递过一包炒熟的稻种:"拿回去当爆米花吃吧!"这段子后来被编成快板书《智斗小东洋》,在兵团联欢会上演了十八场。

【朝鲜大迁徙】

1952年深冬,安东火车站挤得像沙丁鱼罐头。朝鲜移民金大柱一家五口蜷缩在站台角落,三个孩子围着那口祖传的黄铜锅取暖。"阿爸吉,"小女儿指着锅里翻滚的辣白菜汤,"这个味道能带到新家吗?"

安置办主任周为民拿着铁皮喇叭喊话:"会种苹果的去辽东!会织布的去青岛!嗓门大的..."话音未落,唱剧团的崔师傅一嗓子《阿里郎》震得玻璃嗡嗡响。周主任大喜:"好!河南梆子剧团正缺男高音!"

最棘手的是七十六岁的朴老爷子,抱着棵盆栽松树死活不撒手:"这是我爷爷的爷爷种下的!"林业局的小刘灵机一动:"老爷子,太行山正好缺您这样的盆景专家!"后来这棵"移民松"成了林场镇场之宝,树底下还埋着老爷子从朝鲜带来的水土。

三年后,朝鲜辣白菜配方被河南林县改良成"抗灾泡菜",用萝卜缨和野菜也能腌制。金大柱写信回老家:"这里的泡菜坛子比咱们的腌缸还大,一缸够吃半年!"

【台湾的"甜蜜事业"】

高雄糖厂的鬼子技师长佐藤临走时,故意烧毁了所有工艺图纸。"支那人,"他在码头狞笑,"等着生产红糖水吧!"上海来的技术员陈志明不慌不忙,从包里掏出个包袱——是他奶奶做豆腐用的纱布。

"同志们,咱们来个'土法上马'!"陈志明把纱布绷在离心机上,"鬼子人用三层滤网,咱们用六层粗纱,虽然慢点但纯度更高!"老技工阿忠伯看得直拍大腿:"夭寿啦!这跟榨甘蔗汁一个道理嘛!"

最绝的是蒸馏塔改造。陈志明发现鬼子设备太精密反而容易堵,干脆借鉴了绍兴酒厂的土法——用陶缸串联当结晶罐。出糖那天,整个车间飘着焦糖香。大毛商务代表闻讯赶来,陈志明把糖浆浇在冰上:"同志,尝尝我们的'社会主义冰淇淋'!"

后来这"豆腐布过滤法"写进了轻工业教材。佐藤在巴西看到报道时,正为甘蔗渣处理发愁——他永远想不通,中国人怎么连废渣都能做成纤维板。

【琉球的"珊瑚路"】

1953年台风季,解放军工程兵连在冲绳本岛遇上了硬骨头——珊瑚礁公路才修三天,就被海浪啃得坑坑洼洼。连长赵大勇蹲在礁石上发愁,突然看见当地渔民在用炭火烤牡蛎。

"有办法了!"他连夜改装出"珊瑚烧烤架"——用油桶做成移动炉灶,烧红的珊瑚礁泼冷水就会酥裂。宫城老爷子带着孙子来看热闹,小孙子突然指着冒烟的礁石:"爷爷,解放军在煮石头汤!"

道路通车那天,七十岁的阿婆们跳着"哎萨"舞来庆祝。赵连长发现她们光脚走在珊瑚路上,赶紧让卫生员拿胶鞋。宫城老爷子却摇头:"不用,这路比鬼子人的水泥路软和!"后来工程兵们故意在路面留了些小凹凸——既防滑又能按摩脚底。

三年后,这条"珊瑚路"经受住了三次台风考验。当初说风凉话的鹰酱工程师来考察时,赵连长笑着递过一块珊瑚砖:"拿回去研究?我们还有专利没申请呢!"

【"五年计划"进行曲】

1957年除夕夜,永明城中心广场立起了十米高的冰雕——是台"东方红"拖拉机模型。解说员小马正吹嘘"永不融化",突然听见"咔嚓"一声响。

"要塌啦!"人群惊呼着后退。 只见冰雕缓缓倾斜,却在45度角稳稳停住——原来设计时故意留了重心偏移。小马擦着汗继续解说:"同志们,这就是我们建设事业的写照!看似危险,实则稳如泰山!"

此刻的永明港,新建的万吨轮"建设号"正在试航;东北农场里,改良稻种正在温室孕育;台湾糖厂的新生产线正调试设备;琉球珊瑚研究院刚发表最新论文...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随着新年钟声响彻神州大地。

喜欢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方便以后阅读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第253章 故土大开发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第253章 故土大开发并对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