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贾惜春

作品:【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作者:张一疯|分类:历史|更新:2025-04-14 13:41:43|字数:28556字

在《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游览大观园时,对园中景致赞不绝口,称其为“神仙住的地方”,并希望能有幅画将这美景留存。贾母听后,当即决定让惜春画一幅《大观园行乐图》。惜春虽擅长绘画,但要将偌大的大观园细致入微地呈现在纸上,着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接到任务后,惜春便开始着手准备。然而,绘画并非易事,她首先面临的便是工具和材料的难题。绘画所需的颜料、画笔、纸张等种类繁多,惜春虽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但对于绘制如此宏大的场景,所需的专业工具和材料她并不齐全。而且,大观园中的建筑、山水、人物等元素复杂多样,如何选择合适的颜料来表现不同的色彩和质感,让惜春颇为头疼。

在绘画过程中,惜春还遇到了构图和布局的困难。大观园的景致错落有致,亭台楼阁、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相互交织,要将这些元素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中,既要展现出整体的美感,又要突出各个景点的特色,绝非易事。惜春反复构思,多次绘制草图,但始终觉得不满意。她担心自己无法将大观园的神韵和气势完美地呈现出来,心中不免有些焦虑。

正当惜春为绘画之事发愁时,姐妹们纷纷伸出援手。薛宝钗凭借自己的博学多才,为惜春列出了一份详细的绘画所需物品清单,包括各种颜料、画笔、纸张以及辅助工具等,并耐心地为惜春讲解每种物品的用途和特点。她还根据大观园的实际情况,为惜春提供了构图和布局的建议,让惜春茅塞顿开。林黛玉则以她的幽默风趣,为惜春缓解了绘画的压力。她打趣地称惜春为“母蝗虫”,并提议画一幅“携蝗大嚼图”,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惜春的心情也逐渐放松下来。

除了姐妹们的帮助,府中的其他丫鬟和婆子们也为惜春提供了不少便利。她们帮忙收集绘画所需的材料,为惜春准备笔墨纸砚,还在惜春绘画时为她端茶倒水,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惜春的绘画工作逐渐有了进展。

经过数月的努力,惜春终于完成了《大观园行乐图》。这幅画生动地展现了大观园的美景,亭台楼阁栩栩如生,山水花草色彩斑斓,人物形象也惟妙惟肖。姐妹们看到这幅画后,都赞不绝口,贾母更是对惜春的绘画技艺大为赞赏。惜春通过这次绘画经历,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绘画水平,也感受到了姐妹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大家庭的温暖。

2.抄检大观园事件

在《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中,因傻大姐在园中捡到绣春囊,王夫人盛怒之下决定抄检大观园。王熙凤带领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开始了这场对大观园的大搜查。当搜查队伍来到惜春居住的暖香坞时,一场激烈的冲突就此展开。

在惜春的丫鬟入画的箱子里,搜出了一大包金银锞子,还有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入画吓得瑟瑟发抖,赶忙解释说这些东西是贾珍赏给她哥哥的,哥哥怕被人糟蹋了,才让她收着。王熙凤听了入画的解释后,觉得事出有因,便说若真如入画所说,倒也不妨事,打算暂时把入画带回去审问清楚。

然而,惜春却表现出了与王熙凤截然不同的态度。她执意要将入画撵走,丝毫不肯通融。她对尤氏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她的语气强硬而决绝,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和怜悯。尤氏试图劝说惜春,让她看在主仆一场的情分上,暂且饶过入画,等事情查清楚再说。但惜春根本不听,她咬定了要撵走入画,甚至说:“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上了。”

惜春如此坚决地要撵走入画,其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心理原因。首先,惜春自幼生活在一个缺乏关爱和温暖的家庭环境中,父亲贾敬沉迷修道,对她不闻不问,哥哥贾珍道德败坏,嫂子尤氏也对她缺乏关心。这种成长经历让惜春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她只能通过保护自己来求得生存。在抄检大观园这样的事件中,惜春担心入画的事情会牵连到自己,影响到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她认为只有将入画撵走,才能撇清自己与这件事情的关系,确保自己的安全。

其次,惜春性格孤僻冷漠,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感情。她长期生活在荣国府,却常常被忽视和冷落,这使得她逐渐封闭了自己的内心,对他人的痛苦和遭遇变得麻木不仁。入画虽然是她的丫鬟,但在惜春眼中,入画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她不会因为主仆情分而对入画产生怜悯之心,反而觉得入画的事情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因此毫不犹豫地要将她撵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方便以后阅读【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第15章 贾惜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第15章 贾惜春并对【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