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奉天殿

作品: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作者:狂野乌鸦|分类:历史|更新:2025-08-15 10:26:51|字数:5240字

话说贤丰皇帝已然明了,肃顺之所以力挺恭亲王变法,实乃时局所迫。

至此,心中第二块疙瘩彻底解开。

于是他温言对肃顺道:“爱卿平身,今日只有你我君臣,正好畅谈一番。”

肃顺连忙起身,在贤丰帝身旁的椅子,小心坐下。

贤丰帝长叹一声,神色凝重:“爱卿,你且直言,六王爷所提之策,究竟可行否?”

肃顺沉思良久,方缓缓答道:“回皇上,依臣之见,此策应是可行。当下危局,臣等……实难想出更优之法了。”

贤丰帝站起身,在暖阁内缓缓踱步。

烛光摇曳,将壁上书画映得时隐时现。案几上,新沏的明前龙井茶香袅袅,却无人有心品啜。

他忽地停下脚步,目光投向肃顺:“那么,便放手让六王爷去施为?”

肃顺闻言,赶忙进言:

“皇上,臣思忖着,可新设一个‘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司与泰西诸国条约、交涉事宜。恭亲王身份贵重,通晓洋务,出任总理大臣足以胜任。”

“然而为防疏漏,臣亦需挑选几位得力干将,襄助恭亲王查缺补漏。”

贤丰帝心中微动,面上却不露分毫,只淡淡道:“此事你去办。拟好旨意,再呈朕用印。”

议毕,贤丰帝走到肃顺面前,竟然轻轻握住他的手,动情道:

“爱卿,你今日所言‘生死存亡之秋矣’,令朕不由想起诸葛武侯的《出师表》。”

“朕之才具,总强过阿斗。望爱卿能作我大青的诸葛武侯。”

肃顺闻言,当即下跪,涕泣叩首:“皇上仁德进取,不可自轻,当以汉宣帝为楷模。臣等必竭忠尽智,助陛下中兴大青!”

贤丰帝扶起肃顺,亲自送到门前,又命安德海带几个小太监掌灯,送肃中堂出宫。

自己却独自留在西暖阁内。

孤灯如豆,烛火摇曳不定,恰似他胸中翻涌不息的思潮。

对恭亲王、肃顺的心结虽解,另一股浓烈的悲凉与无助却弥漫开来。

他甫一登基,大平天国便自南国而起,孕育出天国、西王府两股势力,与青庭分庭抗礼。

如今大青的财赋重地,仅余苏杭、广州两处,余者尽失。

而带嘤、弗兰西、米国趁火打劫,逼迫修约;毛熊更在外东北、西北虎视眈眈,贼心不死。

值此内忧外患之际,又是黄河决口,中原大旱,蝗灾肆虐。

自登临大位,竟无一日安稳,且局势愈危,大青亡国之象,已迫眉睫。

诚如肃顺所言,此时若不行恭亲王之法,对一方稍作妥协,青庭何以存续?

理智虽明此策为对,然于青庭历代皇帝而言,是道光帝与他,父子二人,开割地赔款之端。

昭昭青史,此污名父子二人恐难洗刷。

除非日后能挽狂澜于既倒,否则那历史的耻辱柱上,必有他父子之名。

暖阁幽暗,贤丰帝怔坐椅上,一行热泪无声滑落青白面颊。

不知过了多久,他忽地哑声唤道:“小安子!小安子回来了么?”

守候门外的安德海立刻趋步入内,跪倒应声:“皇上,奴才在。”

贤丰帝起身:“随朕去奉先殿,莫要张扬,悄悄过去。”

安德海领命,上前搀扶贤丰帝出门,上了暖轿。

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侧,供奉瞒青历代帝王之所,距养心殿不过四五百米。

此乃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较太庙规模稍小,却更显私密。

青庭祭祀本有严规,夜间祭祖非比寻常。然每逢大事——如大平军北伐、黄河决口,焦虑的贤丰帝总要轻装简从,悄然前往,或求祖宗庇佑,或求片刻心安。

安德海等太监,早已熟稔此路。

此刻,又与洋人签约谈判在即,贤丰帝心绪翻腾,急需向列祖列宗倾诉。

京师深秋,夜风卷着枯叶刮过宫墙。

乾清宫广场的青砖上,凝着一层薄薄白霜。

八名太监抬着一乘远低于规制的杏黄暖轿。轿帷是缂丝云纹缎,内衬狐腋裘御寒,轿内还备着鎏金铜手炉。

按制,皇帝夜行需十六盏灯照明,为避耳目,此行仅点四盏羊角灯。

昏黄光晕在朱红宫墙上摇晃,映出随行侍卫棉甲上,镶嵌铜钉的幽暗冷光。

领路的总管太监安德海,手持云头纹提炉,龙涎香混着秋夜寒气,悄然弥散。

他两侧各有一名上三旗出身的御前侍卫,各执一盏灯在前照路。

抬轿太监身着靛青棉褂,靴底裹软布,行走时,只闻枯叶细碎声响。轿后另随两名侍卫。

自养心殿西暖阁出吉祥门,经西一长街向北,过螽斯门折向东,穿崇禧门,便到了奉先殿。

路过隆宗门值房,檐下道广帝所题“同心戮力”匾额,已见褪色斑驳。

断虹桥畔,月光下的元代石狮低垂狮首,夜色中轮廓模糊,如同沉睡。

御道两侧百年古柏枝叶萧疏,月光将枝影投在金砖墁地上,在寒风中跳跃飘舞,宛如秋日死去的蝴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方便以后阅读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第393章 奉天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第393章 奉天殿并对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