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言论传遍整个服装厂。
职工们对魏大江更加厌恶!
厂长愿意为了工人们不要脸面。
书记的儿子只负责嘲讽。
高下立判!
连安泰都闭上眼。
丢人啊丢人。
陈清这次是路过车间。
书记负责前面介绍。
她等到最后一天再登场。
五天后,陈清来到各个师傅厂长的团队里。
她先是大大方方来到连安泰面前打招呼:“连厂长,这次你大驾光临,我们真的热烈欢迎,你已经在服装行业几十年了,一定要好好的指点指点我们服装厂,有什么不足,你尽管说,我们一定会改正。”
“你们这已经做的很好了。”
连安泰不得不佩服陈清的领导力。
培养属下的同时。
将权力紧紧握在手里。
一次次的树立威望,就会让人畏惧她。
在短短时间内,她做的真的很好。
“谢谢连厂长夸奖。”陈清笑道,又走到队伍前面,开始她分享服装厂的经验:“大家好,我是陈清,盛夏运动服装厂厂长。”
“陈厂长好。”
“陈厂长真是一表人才。”
“陈厂长是真年轻啊。”
……
大家纷纷鼓掌。
陈清双手往下压了压,开始说重要内容:“我们服装厂由于刚开厂就要投入到紧张的建设中,所以催生出了一套完整的流程,一准备、二核对、三巡视、四自检,这种工作法,主要是将操作流程标准化,让文化水平不高的工人都能记住,也让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化。”
连安泰催促秘书记下来。
其他人也不遑多让。
陈清引着他们来到小组前,说明服装厂的数据管理:“我们服装厂,每个小组,都有《班组生产日报表》、《设备保养记录卡》,大家可以看看,主要是强调‘每一寸布、每一分钟都有记录’,我们服装厂用的是数据驱动管理。”
“数据驱动管理?”
连安泰真是第一次听。
他接过厂委给他们发的报表。
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个小组一天的内容。
布料、时间、损耗。
记录的清清楚楚。
连安泰身边围绕了一圈人,都在和他议论这数据驱动管理靠不靠谱。
“有机会可以实验一下。”
实验出真知。
能不能套用到自己厂里还不一定呢。
现在都是铁饭碗。
老员工待得时间越长就越懒。
要是搞数据推动,很多人肯定不会满意。
大家若有所思,但各地的老师傅和厂长们,埋头猛记。
因为他们发现这个年轻女厂长不讲虚的。
展现的全是超越技术的管理智慧和战略眼光。
不愧是从厂委出来的。
有两把刷子。
随着她的介绍,大家都对服装厂有了新认知。
雷松月抿唇。
死死揪着衣摆。
她好像……做的不够好。
厂长擅长化繁为简,让人迅速进入她的情景里,能听懂她说的话。
而自己。
有炫耀的欲望。
容易高傲。
她一高傲,听得人就变得不耐烦。
传播效果就变差了!
雷松月深呼一口气,决定回去一定要好好反思!
而大家连续五天的学习,大家对服装厂也有了基本的了解。
最后一天听着陈清的内容,更是收获颇丰。
但也有人故意问道:“陈厂长,你把看家本领都教给我们,不怕我们抢了你们的饭碗和订单吗?”
“这位师傅问得好,但我的想法是:只有全国服装行业做大了,我们厂才能分到更多。
如果只有我们一家赚外汇,规模永远上不去。
如果全国十家、一百家厂都能做出高质量的产品,那外商对我们‘华国制造’的信心就更足。
届时订单会像雪片一样飞来,到时候就怕我们一家根本吃不下。
希望所有的同志们都能意识到,我们是兄弟姐妹,不是竞争对手。
我们一起出海赚外国人外汇,建设美好祖国!”
此番言论一出,全场掌声。
唯独问话的人面色难看。
记者则是一一记录下来。
但凡有全国或全省交流会议,报社必定要来报道。
更遑论,陈清是个很神奇的人。
涉及到她的报道,报纸卖得格外好。
男女老少都喜欢她。
她人长得大气、说话有格局、做得事情更是厉害。
所以省内报社派出好几拨记者记录着这至关重要的时刻,更是一五一十的把陈清的话记录在册。
交流会很平稳的度过了。
平稳到陈清都感到不可置信。
她以为连安泰要闹幺蛾子,但他学的最认真。
陈清难以理解,但她传播的目的达到了,便心满意足。
周六,凌晨一点。
两夫妻坐在秋千上。
如果有人瞧见,是有点瘆人的。
但是,陈清在床上呼吸不过来。
贺远轻轻顺着她后背:“我们再弄些棉花,把枕头垫高点怎么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