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刘义隆和徐湛之后,刘劭并没有停下他血腥的脚步。他深知,如果不彻底铲除异己,自己刚刚夺来的皇位恐怕难以坐稳。于是,他立刻又派出一批训练有素的杀手,火速赶往尚书省,目标直指正在那里值宿的江湛。
此时的江湛正坐在桌前处理政务,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当杀手们如鬼魅般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才如梦初醒,但为时已晚。杀手们手起刀落,可怜的江湛连一声惨叫都没来得及发出,就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成为了这场宫廷政变的又一个牺牲品。
与此同时,后宫之中也是一片混乱。刘劭的叛军四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其中,美丽善良的潘淑妃也不幸遭到了毒手。她原本正在寝宫之中安睡,却被外面嘈杂的声音惊醒。还没等她弄清楚状况,一群凶狠的叛军就冲了进来,不由分说地将她残忍杀害。
就在这一年,刘劭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皇位,并改年号为太初。然而,为了掩盖自己弑父篡位的滔天罪行,这个卑鄙无耻的家伙竟然颠倒黑白,信口雌黄。他将弑帝的罪名强行加诸到徐湛之和江湛身上,还恬不知耻地对外宣称自己乃是起兵诛杀逆贼,目的是为了匡扶正义、整顿朝纲。这种荒唐可笑的谎言,自然无法蒙蔽众人的眼睛,但刘劭却依然执迷不悟,妄图用这种卑劣手段来欺骗天下人。
元嘉三十年,原本平静如水的局势突然之间风起云涌,一场惊心动魄、令人瞠目结舌的政治风暴如狂潮般汹涌而至!刘劭这个野心勃勃之人,竟然悍然发动政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篡夺了皇位,堂而皇之地登上了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宝座。
然而,他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激起了朝野上下的众怒。各方势力对他的所作所为深感愤慨,尤其是那些拥兵自重的诸王们更是群情激奋,纷纷挺身而出,表示强烈的反抗。
一时间,各地诸王纷纷响应,他们怀着满腔的怒火和正义之心,迅速集结起来。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以刘骏、刘义宣和刘诞三人为首的势力集团,他们高举起义旗,振臂高呼,立下铮铮誓言:定要彻底推翻刘劭的残暴统治,还天下一个清明与安宁!
就在这紧张万分的时刻,身处漩涡中心的刘劭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如今的处境已是岌岌可危。走投无路之下,他心生一计,妄图通过拉拢昔日的部下沈庆之来扭转乾坤。于是,一封机密信件被悄悄地送到了沈庆之的手中。在这封信里,刘劭言辞恳切地请求沈庆之能够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出手相助,并明确指示他务必想尽办法除掉刘骏这个令自己寝食难安的心腹大患。
然而,沈庆之又岂是一般人呢?他内心深处早已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清晰明确的是非善恶准则。当遭遇刘劭那咄咄逼人且充满诱惑的手段时,他毫无动摇之意,毫不犹豫地坚定站在了代表正义的一方。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最终下定决心要协助刘骏兴兵讨伐叛逆。
有了沈庆之这位得力干将的鼎力支持,刘骏顿感如虎添翼。他雷厉风行地开始迅速召集各方兵力,同时精心挑选出智勇双全的部将柳元景,委任其统领大军出征。这支士气高昂、阵容强大的军队,宛如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以排山倒海之势径直朝着建康城猛扑而去。
此刻的建康城中,刘劭惊惶失措到了极点。眼看着敌军逼近,他手忙脚乱地下达命令实行全城戒备森严。一时间,士兵们神色凝重而又紧张兮兮地穿梭于街头巷尾之间,严密巡逻着每一个角落。整座城市仿佛被一层沉重压抑的肃杀氛围所笼罩,让人不寒而栗。
不仅如此,刘劭深知此时此刻稳定军心至关重要。于是,尽管自身已处于极度慌乱之中,但他仍然强作镇定,不断地安抚那些正在前线浴血拼杀的将士们,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稳住局势。
只可惜,此时的刘劭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绝望与恐惧令他逐渐丧失理智,陷入了近乎癫狂的状态。为了能够阻断敌军的退路,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这个走投无路之人竟然打起了极其阴险狠毒的主意——打算将江陵、会稽以及寻阳三地官员留在京城的家属全部诛杀殆尽!这一残忍计划一旦付诸实施,必将引起更大的混乱和民愤。好在关键时刻,江夏王刘义恭等一众大臣挺身而出,苦口婆心地劝谏刘劭放弃这一暴行,总算避免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就在此刻,刘劭发现自己已经被东西两面的军队紧紧包围住了。这两支分别由刘骏所率领的西军和刘诞所指挥的东军,犹如两只凶猛的巨兽,正张开血盆大口准备将他一口吞下。局势瞬间变得岌岌可危起来,仿佛下一秒钟就会天崩地裂。
在前太子中庶子萧斌以及其他一众大臣们的眼中,当下唯一能够摆脱困境、扭转战局的方法就是毫不犹豫地带领大军冲向西方的敌军,与其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生死攸关的大决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冲破敌人的包围圈,杀出一条血路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