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怀仁虽然觉得周小小有点小题大做,但苦无他法,只好同意。周小小趁机组织人手,不仅测量了硬数据,还“顺便”按照牛师傅的提示,在新车间靠近东侧的区域,开辟了一个小小的“职工休息角”,摆上了几盆茂盛的绿萝和万年青,甚至用一个旧油桶改造了一个小小的循环水景,养了几条金鱼。美其名曰“改善工作环境,缓解工人疲劳”。
说来也奇,就在这个小小的休息角布置好没多久,再次进行精度调试时,那个顽劣的关键部件竟然一次过关了!数据完美符合要求。郑怀仁长舒一口气,虽然不明就里,但对周小小的工作能力表示了认可,态度也缓和了不少。
周小小心中暗叹牛师傅的先见之明。那几盆绿植和小水景,看似微不足道,却如同在燥热的金气中注入了一丝清凉湿润的生机(水木之气), subtly 调和了过于锋锐的能量场,使得设备运行的环境更加稳定。这并非玄术的直接作用,而是通过改变微环境,间接影响了物理世界的精密度。
这件事让周小小在郑怀仁面前建立了信任,也让她找到了与这位“洋派”专家沟通的更好方式。她不再直接反驳他的“科学”,而是用更缜密的数据分析和更周全的“环境考量”来提出替代方案。她建议在物流规划中保留工人熟悉的通道,在设备布局中考虑采光和通风(这本身也符合风水学中藏风聚气的原理),在工艺流程优化中充分听取老师傅们的经验(这些经验往往暗合了能量流动的规律)。
郑怀仁发现,周小小提出的建议虽然听起来不那么“高大上”,但实施起来却异常顺畅,阻力小,效果也好。他开始意识到,这家看似“土气”的工厂里,确实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难以用现有科学理论完全解释的实践智慧。
生产线安装调试进入尾声,即将进行第一次试生产。全厂上下都绷紧了神经。试生产前夜,郑怀仁独自一人在崭新的车间里做最后的检查,周小小不放心,也留了下来。
夜色深沉,车间里只有几盏安全灯散发着幽光,崭新的机器如同沉默的巨兽。郑怀仁抚摸着冰冷的金属外壳,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疲惫和不确定。他忽然对周小小说:“周科长,说实话,我一开始觉得你们这里……太保守。但现在看来,有些东西,或许确实不能一概而论。”
周小小微笑道:“郑专家,无论新方法还是老经验,只要能解决问题、促进生产,就是好方法。我们厂有自己的根,引进新技术是为了让这棵树长得更好,而不是要把树连根拔起。”
郑怀仁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周小小眉头微微一皱,她感受到一股极其微弱、但非常熟悉的阴冷气息,从车间某个角落一闪而过。那感觉,竟与当初老档案室残留的气息有几分相似!她心中警铃大作,难道当初的秽气并未完全清除,而是被剧烈的环境变动惊扰,转移到了这新生的、气场尚未完全稳定的区域?
她不动声色,借口检查电路,循着那丝感应走去。最终,她在车间西北角,一个堆放包装材料的临时区域停了下来。气息在这里最为明显。她仔细观察,发现角落的地面上,有一块地砖的颜色似乎与周围略有差异,边缘有极其细微的缝隙。
“郑专家,您来看这里。”周小小招呼道。
郑怀仁走过来,用手电照着看了看:“哦,这块地砖好像有点松动。可能是施工时没铺好。小问题,明天让工人处理一下。”
周小小却感觉没那么简单。西北角,在传统方位学中属“乾”位,代表天、领导、开创,此处若有污损或邪祟,对整体项目的运势影响很大。她坚持道:“郑专家,试生产是大事,任何细微的隐患都不能放过。我觉得应该现在就看个究竟。”
或许是周小小异常严肃的表情打动了他,郑怀仁难得地没有反对。两人找来工具,小心翼翼地撬开了那块地砖。地砖下是夯实的水泥地,但就在水泥地与砖块之间,赫然压着一件东西——一个用油污黑布包裹的小物件。
周小小用工具轻轻挑开黑布,里面露出的,竟是一个小小的、雕刻扭曲符文的木偶,木偶心口扎着一根生锈的铁钉!木偶身上还沾染着早已干涸的、暗褐色的痕迹,散发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腥臭。
郑怀仁倒吸一口凉气,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虽然不信鬼神,但这东西的恶意是如此的直观,让他感到一阵寒意。“这……这是什么?谁埋在这里的?”
周小小心中明了,这定然是当年那个潜伏特务留下的后手之一,或许埋藏得更深,未被上次清理发现,如今被大规模施工惊动,其残存的阴秽之气试图附着在新生产线上,进行破坏。她沉声道:“这是以前遗留的破坏分子搞的鬼把戏,目的就是扰乱人心,破坏生产。郑专家,这件事请暂时保密,以免引起恐慌。”
她迅速用干净布包好木偶,对郑怀仁说:“这东西交给我来处理。您放心,不会影响明天的试生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