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栋梁没想到,这些同行的人即使背着重物呢,还是健步如飞,一点都不带减速的。
而许栋梁自己只背着一个飘轻的画架,却是想撵上他们都费劲,弄的许栋梁直感叹,真不知道这些人是如何承受的。
好在东升镇到东升屯并不远,中间只隔了一个东山村,许栋梁呼哧带喘得跟在众人后面,终于到了目的地。
刚一到东升屯,许栋梁就发现了这个屯子的不一样之处。
这个叫东升屯的小地方看起来和自己之前去过的屯子不太一样,首先就是路的区别。
这里的水泥路修建了又平整又漂亮,看起来规整的很,都快赶上镇上的路了,最主要的是路面干净,鲜少有垃圾的存在。
而且这里根本不像一个屯子,反倒像一个小镇,除了规划没有小镇那样清晰明了,没有商业街之外,其他的都没什么区别。
屯子的入口处居然有一个规模还可以的小市集,向来往的行人进行叫卖,看起来热闹得很。
有人在卖各种自制的小吃,什么烤地瓜、烤土豆,甚至还有上面撒了烧烤料烤毛蛋之类的小烧烤,还有人弄了个平底锅在上面烙鸡蛋饼,还有人摆出了自家菜园子里的青菜,有人从镇上的批发站进来了不少小零食和饮料、甚至有人牵出了自家的大鹅和小狗在旁边吆喝叫卖,整个小集市看起来一副烟火气十足且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许栋梁看来,这里的人民风貌和之前见过的人也不太一样,看起来大家脸上的笑容更多了,眼里的光也更多,更有盼头了,脸上似乎带着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
生怕跟不上众人的许栋梁在小集市没敢多逗留,他始终对众人的目的地感到好奇,也想跟着去瞧一瞧。
这个叫做东升屯的小屯子看起来干净又整洁,人民生活水平貌似比他之前见过的屯子都要富裕些,大家身上的穿戴最为明显。
这里的人穿的都挺好的,身上的衣服鲜少有补丁,孩子们穿的也相对来讲会干净一些,老人们也都是衣衫平整,不管新旧都挺干净。
这其实和赵艳两口子也有一定的关系。
食品厂做的是食品,赵艳在卫生问题上十分重视,可以称得上是吹毛求疵了。
至少在厂里工作的这些工人都知道,进厂工作后的第一节培训课讲的就是卫生问题。
个人的卫生问题需要重视,进食品厂的车间干活还需要换工装和工鞋,还要带帽子和手套,当然了,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时招聘,赵艳就将那些不爱干净的人直接剔除了,她可接受不了埋汰人做出的吃的自己吃,所以这方面要求比较苛刻。
久而久之,大家伙就都养成了习惯,知道在卫生问题上格外的注意,渐渐地就形成了一种风气。
而食品厂的工人们大部分都是本村村民,他们爱干净之后,带动的是自己家庭也爱干净了。
你想,一个整天洗手洗脚勤换衣服的人回到家之后,能忍受的了朝夕相处的家人们身上脏兮兮、身边的环境脏乱差的吗?
忍受不了就得着手开始改变,久而久之,东升屯人爱干净的这个名声确实是传了出去,外面屯子的人都知道东升屯的人爱干净的这个事儿了。
至少他们再来这边之后,也确实感受到了这个文化差异,农村人也并不都是灰扑扑、脏兮兮的形象了,还有像东生屯这样精神面貌良好、风气甚佳,还干净友爱形象的村民们呢。
许栋梁发现,这里的人都很友善,路上见到自己这群明显是不是本村人的村民们,都会乐呵呵的打招呼,也不管认不认识。
他们都是笑呵呵地,张嘴就会问:“又背东西来啦,这回整点啥啊?是去李老二那边不?嗯,慢点儿啊!”
还有人插嘴道:“你这猴腿弄的挺多的啊,搁哪儿采得呀!这品质可不错,能卖上价!”
这群人也不吝于分享,直接回答道:“就在东山村那头的树趟子里整的,他家那头有一大片树趟子,那里头东西多,我采了不少猴腿,我爸还在那边采蘑菇呢,这几场雨下的好啊,蘑菇没少出,都成片了!”
又有人扯着嗓子在旁边催促道:“整点蘑菇也挺好,李老二那收榛蘑呢,价格也不低,多整点过来卖可比采野菜贵,你们赶紧去吧,今天收购点正好开了,老李头正在那边等着呢,今天都来来往往的来了不少人了,赶紧去,这会儿正好不用排队!”
马上要到吃饭的点了,确实得抓紧,不然还得耽搁人家收购点吃饭,众人便不再多唠,背起地上的袋子,继续往前走。
许栋梁十分好奇,不知道众人与本地村民们为何如此熟稔,便偷偷地问旁边的大哥道:“大哥,怎么你们认识啊,这聊的挺好,他们啥都告诉你了,”
刚才一直在跟屯子里人搭话的大哥看了旁边这个小兄弟一眼,才笑着回答道:“算不上熟,就是来这边卖过几回东西,就和屯里的人多聊了聊,打过几回照面吧,大家伙就都对我有印象了,我跟你说,这个屯里人都挺好,一点都不排外,他们都我们这些来食品厂卖菜的都挺友好的,总给指路不说,赶上渴的时候,都不用你吱声,他们就会喊你去他们家喝上一瓢水解解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