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一类电影,也很容易虎头蛇尾——烂尾。
陆严河认认真真地把这几个剧本看完之后,给陈寅发消息,说行。
确确实实,陈寅这大半年来,挖到了一些好故事。
陈寅对这三个剧本的计划是,除了第三个剧本,第一个和第二个剧本,都要请到一个一线演员来演,哪怕一个一线演员的片酬需要300万-500万,也值得。
陈寅说:“一个知名度足够的一线演员,加上一个好剧本、好班底,就能够获得撬动票房的杠杆。”
陆严河觉得陈寅说得很对。
除了最后一部电影,陈寅对于第一个剧本和第二个剧本都提出了1000-1500万区间的制作预算,宣传预算另说。
陆严河觉得没有问题。
这几个剧本,肯定比《大海啊我呸》在海外的价格要卖得更好一点。题材摆在这里。
有了陆严河的同意,陈寅马上就去筹备了。
陆严河想了想,给陈寅说:第一个剧本,带队女老师的角色,可以问一下江玉倩、王静或者是于孟令;第二个剧本,男主角的角色,可以问问黄楷任、李跃峰。
陈寅马上说好。
陈寅又问:第三个剧本,是不是可以请黄峰来演?
陆严河说:黄峰他现在还有时间拍别的戏吗?
陈寅说:如果黄峰不能演的话,我们就只能面向全国试镜小演员了。
陆严河:可以,其他的电影本身也有很多需要试镜的角色。
陈寅:是的,这几个项目的制作经费要控制在1000-1500万之间,如果要用到一线演员,其他的角色就只能找片酬低一点的演员了。
陆严河:嗯。
陆严河一直非常认同明星对于一个项目的作用,但是,他不认为每一个项目都要用全明星阵容。
像这种高概念的片子,更是如此。
这种片子,除非你真的拍得特别好,不然,它其实很难变成主流,票房的平均值就在1-3亿之间。
即使你找来四五个知名演员,一样也是这样的票房。
市场就这么大。
所以,用一个一线演员来打开这个电影的知名度和关注度差不多够了,再加其他的知名演员,每一个都至少几十万的片酬,加起来花了不少钱,作用和意义却不大,实属没有必要。
当然,如果你请不来价值五百万片酬以上的演员,也可以用一些100-300万片酬区间的准一线演员,去打造一个看上去还比较星光熠熠的阵容。
陈寅对这三个项目的思路,完全执行了陆严河对于灵河现阶段的定位。
-
有了陆严河的同意,陈寅马上去给这三个剧本备案立项。
这一备案,动作就瞒不住了。
灵河同时要筹备三部新电影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演艺圈。
一时间,打听消息的人蜂拥而至。
陈寅也不客气,直接放出消息,这三部电影的制作经费都很少,除了一番,其他角色的片酬预算都不超过二十万元。
消息一放出来,来打听的人就少多了。
倒是仍然有很多人在打听,一番角色是不是定了人。
陈寅则直言,会优先从跟灵河合作过的演员中选择,至于是谁,没说。
-
陆严河才刚从机场回到孜园桥,李跃峰的电话就欢欣雀跃地打了过来。
“你真的够朋友!”
听到李跃峰这么兴奋的声音,陆严河就知道,他肯定是已经收到消息了。
“你别高兴得太早了,剧本不是我写的,也不是多大的制作。”陆严河说,“只是剧本还不错,角色又比较适合你,所以就让他们先问问你,你想不想演。”
“我还想个屁啊,就你这百分之百的点石成金率,还是一番主角,我脑子进水了才不演。”李跃峰说,“就是你们给的片酬忒少了,才四百万片酬,我演其他的电影,至少翻个倍。”
四百万?
陆严河马上就明白了过来,陈寅这估计是先抛出一个数字,回头有涨的空间,方便谈判。
“小制作嘛,稳中求胜。”陆严河说,“整个电影的制作预算也才1000-1500万。”
李跃峰说:“行吧,这可是你第一次给我递主角戏的本子,你给我开再低的片酬我也得接,但是我会跟你证明的,我一定值得更高的片酬。”
陆严河:“我……算了。”
他本来想说,400万的片酬其实也不低了。放在当下这样一个电影市场,除了站在金字塔尖的、屈指可数的那几个演员,很多演员都叫不上价了。能给李跃峰开一线演员的片酬价格,还是因为他这几年确实够红。
李跃峰说:“行了行了,你别为难了,我跟我经纪人那边做工作,不让他跟你们讨价还价。”
“别,我也不希望你们吃亏,但预算就这个预算。”陆严河说,“但你可以选择用部分片酬充当投资,回头享受收益分红。”
李跃峰倒吸一口冷气。
“是整部电影的收益分红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