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缅甸联邦共和国

作品:大史记|作者:烟楼唢呐|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0 15:39:44|字数:39002字

1946年8月,蓝斯将军(General Sir Robert Rance)出任总督。第二次临时政府成立,昂山为缅甸总理。1947年,众掸邦、克钦邦、钦邦及缅甸本部于掸邦境内彬龙(也译为班弄)小镇上,签署《彬龙协议》,协议之目的为,联合上缅甸、掸邦、克钦邦、钦邦等,联合向英国争取独立。7月19日,昂山将军及六位阁员被暗杀。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国六十多年的殖民统治,正式宣布成立缅甸联邦共和国,苏瑞泰为首任缅甸总统。

民主化历程

1948年-1958年,以吴努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成为缅甸联邦的执政党。1958年-1960年,奈温将军强迫吴努让其成立“看守政府”。1960年-1962年,吴努的缅甸联邦党(由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廉洁派改名)在1960年缅甸大选获胜而执政。

1962年-1974年,奈温夺取政权并废除联邦宪法,成立“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排除民选制度,开始军人独裁统治。1964年5月废止50元及100元大钞。1967年6月缅甸排华杀掠事件。1974年-1988年,奈温颁布新宪法,承认若开邦、钦邦、克钦邦、克伦邦、卡耶/克伦尼邦、孟邦、掸邦为行政单位。同时奈温褪去军人形象,自任“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zhu席”,“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务委员会”,“缅甸联邦”改国名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确立一党专政,实行缅甸式社会主义。

1988年8888minzhuyundong之后,奈温退居第二线,由苏貌将军接班,成立“缅甸联邦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坚持一党专政,而失势的原执政党“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更名为“缅甸民族团结党”。1989年6月18日,缅甸联邦军政府将“缅甸”的英文写法“Burma”改为“Myanmar”。1992年,丹瑞将军取代苏貌将军全面接掌军政大权,继续一党专政。1997年,丹瑞将军改“缅甸联邦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为“缅甸联邦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继续一党专政。同年,苏貌将军病逝,奈温的影响力减退。2002年,奈温在软禁中去世。

2005年11月7日,因战略思维,缅甸政府宣布首都由仰光迁都至内比都。2007年8月中旬,仰光爆发2007年缅甸反军政府示威,是缅甸二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抗议游行,参加人数大约数十万人。游行本为抗议油价高涨,后转为要求民主的反政府示威游行,至9月26日军人政府开始镇压,致数人死亡。2008年2月9日,军人政府宣布将在五月举办公民投票通过新宪法,并在2010年举行民主选举来成立新政府。2008年5月3日,特强气旋风暴纳尔吉斯袭击仰光等人口稠密城市,造成至少13万人死亡。 2010年10月21日,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颁布法令,正式启用新宪法确定的新国旗和新国徽,但是国歌不变。并且把国名由缅甸联邦改为缅甸联邦共和国。

2010年11月7日,缅甸依据新宪法举行20年来的首次多党制全国议会大选,这是缅甸七点民主路线图的第五步,也是实现从军政府向民选政府转型的一次重要选举,共有37个政党的3000多名候选人和82名独立候选人参选。大选选举出联邦和省、邦各级议会代表,联邦议会由上院民族院(224席)和下院人民院(440席)组成,然后计划再选举出总统、副总统,组成新政府。其后,军人政府向新政府移交国家权力。 由于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未能参选,所以这次选举在国内外备受批评,被指普遍存在舞弊行为。根据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选举结果,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简称“巩发党”)以绝对优势赢得大选,其当选议员约占全部当选议员的76.4%,其中人民院占79.7%,民族院占76.8%,在人民院、民族院分别获得259席与129席成为第一大党。

2011年3月30日,登盛成为缅甸总统,丹瑞退位。2012年4月1日: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发布公告,在45个议会议席补选中,全国民主联盟最终获得了43席(联邦议会人民院37席、民族院4席共计41席,地方议会2席),全国民主联盟zhu席昂山素季当选联邦议会人民院议员。

2011年,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宣布将权力移交新政府。

2011年1月31日,缅甸联邦议会(人民院和民族院)在首都内比都举行首次会议,分别选举了新议长。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成员吴瑞曼在人民院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人民院议长,wenhuabu长吴钦昂敏在民族院第一次会议上当选民族院议长。各省邦议会也选举产生了各自的议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史记》,方便以后阅读大史记第13章 缅甸联邦共和国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史记第13章 缅甸联邦共和国并对大史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