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半途而废

作品:崛起一八五九|作者:凤凰苗苗|分类:历史|更新:2023-06-20 16:33:47|字数:4466字

曾国藩移住安庆后,便就近组织对太平军的进攻。

1861年12月20日,清廷为表彰曾国藩攻破安庆的功绩,为他加太子太保衔,并下旨让他督办苏、皖、浙、赣四省军务。所有巡抚、提镇以下全部归曾国藩节制。

同月,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内军械所。

曾国藩创建军械所,是借鉴了扬威军的做法。希望能够自己生产枪炮,减少对西洋人的依赖。曾国藩并不信任洋人,所以整个军械所全部是清一色的中国人,一个洋人都没有。

现在,令曾国藩担忧的是,他寄予厚望的左宗棠的楚军,却被扬威军击溃。

更加离奇的是,主帅左宗棠在丽水撤退时,已经逃了出来。由于撤退时,谁也没留意到,左宗棠和他的亲卫居然走散了。既没有被俘也没有阵亡,不知所踪。

这真是奇了怪了。一个大活人,就这么消失了。

曾国藩于是开始调查。发现楚军根本就没怎么和扬威军打,就被当地的官府及民众出卖,莫名其妙就败了。

浙江的军民见到扬威军就望风而降,扬威军根本就不用打,直接去接收。

这让曾国藩最为头痛。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扬威军吴天佑是比洪秀全危险百倍的人物。

可他上奏给朝廷的奏章,却让慈禧给驳回了。要求他首先对付天京城里的发匪首脑洪秀全。只有灭了天王,太平天国则树倒猢狲散,其余匪首可各个击破,逐一剿灭。

不得已,曾国藩只得让曾国荃快速进军。

1862年6月,曾国荃部直逼雨花台,曾贞干(曾国葆,曾国藩幺弟)也率军赶到。 天京处在湘军直接威胁之下。

着名的天京保卫战正式拉开序幕。

1861年12月,英国海军提督何伯、参赞巴夏礼乘着太平军在长江上游战事失败,安庆陷落的形势,跑到天京提出平分中国,愿帮助太平天国打倒清朝的谈判,遭到太平天国拒绝,双方发生决裂。

1862年春,李秀成在收到了扬威军的30门后装火炮后,决定再次进攻上海。

他先传檄外国侵略者:“倘不遵我王化,而转助逆为恶,相与我师抗敌,则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英国海军提督何伯、陆军提督士迪佛立、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调集英法军队集中在上海,连同华尔的常胜军、李鸿章的淮军,向太平天国反攻。

三月,洋枪队连陷嘉定、青浦,进犯太仓。自松江、泗泾、青浦、嘉定、宝山、上海连营一百多座,城城都有侵略军把守。

李秀成从苏州亲率精兵前来迎敌,四月初五,双方在太仓大战,英法联军败退。卜罗德被击毙于奉贤南桥镇。

李秀成乘胜直追,把士迪佛立率领的英法联军困在嘉定城内。英法联军从上海派兵来救,又被李秀成打败。

随后,士迪佛立率军突围,为了避免太平军追击,下令焚烧嘉定。这才逃回上海。

占领嘉定后,李秀成马不停蹄,将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围住在青浦。华尔率部焚烧青浦,逃回松江。李秀成督军一路穷追猛打,生擒法尔思德。

攻克青浦之后,李秀成一路向泗泾、太仓、松江扫荡,攻破敌营一百三十多座,将华尔围于松江城内,外国侵略军从上海来救,依然被李秀成打败。

五月初八,李秀成率忠殿军,用大炮轰开松江城门,占领松江。活捉华尔,全歼常胜军。

然而正当忠殿军在上海节节胜利时,曾国荃部湘军水陆并进,直犯天京,封锁了秦淮河进入长江的通道。令洪秀全十分恐慌,一日之内连下三道诏旨,令李秀成立刻撤兵回救天京。

此时湘军虽在围攻天京,但只有三万多人,根本无力围城。而且天京周围的据点都在太平军手中,天京城内有很多粮食,只要稳守不战,湘军除了强攻,并没好方法。

可能是安逸惯了,天王依然不断催促李秀成回天京救驾。不过,令人奇怪的是,他竟然没有向毫无战事的吴天佑下令救驾,令人费解。

但洪秀全一方面封李秀成为护国军师(太平天国的军师地位高过王爵),另一方面直接下诏给皖南、皖北的各地隶属忠殿的太平军将领,命他们星夜兼程往南京赶。

五月中,李秀成被迫从松江撤军,返回苏州。商讨回兵救援的方案。

李秀成在苏州召开军事会议,与诸将详细研究当前形势:湘军从上而下,有水师的便利,以逸待劳,正面交战难以抗衡。应将苏福省的米粮军火等物资多多运回天京,作长期守御的准备。等过了两年,等敌人久攻不下,士气低迷的时后再与之决战。

李秀成的这个策略其实就是上次吴天佑在天京讨论时的翻版,这个道理洪秀全何尝不懂,只是整天担心受怕的日子,他一天都不想过。他需要一个有能力保证自己安稳睡觉的人来守护天京。

在遭到洪秀全的严斥后。六月,李秀成再次在苏州召集包括杨辅清、李世贤和天京直属各路大员在内的军事会议,计划调集军队回救天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崛起一八五九》,方便以后阅读崛起一八五九第67章 半途而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崛起一八五九第67章 半途而废并对崛起一八五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