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
黄政委有些疑惑。
他不认识张楚。这是肯定的。
从没见过。
“报告黄政委,我叫张楚,是政治部罗主任派来的。”张楚自我介绍。
“啊,罗主任还好吗?”黄政委点点头。十分关切。
“罗主任很好。现在的战况暂时没有大的危险。”张楚响亮回答。
“没有危险?”黄政委显然不太相信。
“确实是没有危险。我们已经组织了两万多人。面对日寇两个残缺的师团,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张楚有条不紊的解释,“在北面,我们控制着黄河铁桥。如果情况不对,我们就将铁桥炸掉。北面的日寇援兵过不来。”
“谁负责黄河铁桥?”
“我。”
“你?你怎么在这里?”
“报告黄政委,还有梁大牙营长。梁营长目前在黄河铁桥坐镇。他拥有122毫米榴弹炮……”
“什么?”
黄政委愕然。
其他所有人也是愕然。
说什么来着?
122毫米榴弹炮?
你没说错?
“小同志,你们的122毫米榴弹炮哪里来的?”旁边一个干部忍不住问道。
其他的干部也是全部伸长了耳朵。对此事十分关心。
须知道,红军刚刚改编的时候,只有两门山炮。可怜的那个样子。有迫击炮的,就算是主力团了。
为什么平型关战斗会打的那么惨烈,老红军的牺牲那么大,就算因为没有炮,没有炮弹。没火力。
如果是有足够的迫击炮,也不要求山炮了。以及充足的炮弹,直接一顿炮火,就能将日寇大部干掉。然后一个冲锋,就算打扫战场的事。
打仗,有时候确实就是如此。
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都是火力为王的。弹药就是王道。
兔子就是因为以前火力太弱,所以,建国以后拼命发展火力。那个火力不及恐惧症,直到2023年都还没痊愈。
122毫米榴弹炮……
简直是无敌的存在!
“我先给你们提供一批75毫米山炮。”张楚没有正面回答。
也不需要回答。山炮更重要。
果然,所有的干部注意力立刻集中到了75毫米山炮身上。
“一批?多少?”
“三十六门。一个炮兵团。”
“什么?”
所有人都是惊愕。
一个炮兵团?三十六门山炮?
怎么可能……
黄政委也是十分惊讶。
“报告!”
忽然间有战士急匆匆的跑来。
一脸的兴奋。
激动的甚至没有办法立刻说话。
“什么事?”
“好多炮,好多炮,说是送给我们八路军的……”
“什么?”
“是山炮送来了。黄政委,我们一起去看看。”
“好!”
黄政委稍微有些愕然。但是很快冷静下来。
其他的干部已经是迅速的冲上去。
果然,西面来了很多骡马队。
骡马队拉拽的,全部都是75毫米山炮。也就是意大利炮。
每门山炮,都有三匹骡马伺候。
一匹是用来拉拽山炮。
两匹是用来拉拽弹药。
按照张楚的要求,每门山炮都附带了100发炮弹,还是有些分量的。一千多斤呢!一头骡子是拉不动的。
“啊,真的是山炮……”
“那么多的炮弹……”
“那么多的炮弹……”
很多干部情不自禁的冲上去,摸着山炮不肯放手。
入手冷冰冰的的感觉让他们相信。这是真家伙。绝对不是假的。很多人悄悄的揉眼睛,掐胳膊,生怕是假的。
更多人却是对宝贵的炮弹感兴趣。
炮,很重要。但是,炮弹更加重要。每一发炮弹,都是贵比黄金的存在。
山炮打一发炮弹,需要师长批准!
而八路军总共才三个师长啊!可想而知,炮弹是有多么的珍贵!
但是现在,有多少发炮弹来着?
三千多发?
天!
三千多发炮弹啊!
三千多发炮弹啊!
黄政委转头看着张楚,眼神里面露出沉思的模样。
张楚直言不讳,“黄政委,你不要问这些山炮是怎么来的。只管接收就是了。炮弹随便用。用完了我给你们补充。全部免费。”
“那你图什么呢?”黄政委若有所思的问道。
“那黄政委你又图什么呢?”张楚微微一笑。
黄政委:……
忽然点点头。不再问。
是啊,图什么呢?他们参加革命,图什么?
他们图的是什么,张楚图的自然就是什么。
大家志同道合。
“你们有多少人?”
“不多。五百左右。”
“能够在短期内发展到三千人以上吧。”
“应该可以。”
“那行。我给你们安排一个步兵团的装备。”
“一个团?”
“黄政委,不要误会。我说的一个团,是按照德国人的编制来计算的。德国人的一个团编制有3800人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