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伱能送到总部吗?”
“可以。”
“孔团长,你的部队本来就没有成型。你怎么将武器弹药送过去?万一路上出现意外……”
“不用我送。明天,就会有兄弟部队过境。”
“什么兄弟部队?”
“也是你们115师发展出来的部队。是从晋察冀根据地出来的。”
“哦?”
张楚心思微微一动。
上面居然从晋察冀调动正规军前来增援?那就厉害了。
看来,八路军总部对于这次大战,也是寄予了厚望。希望八路军能够在这次大战中,打出自己的威风。打出自己的名声。
这一点非常重要。
平型关一战,就让国人精神振奋。
但是在平型关,消灭的只是日寇一个辎重大队,一千多个日寇而已。
显然,这样的分量,不太够。
但是在泉城,却已经消灭了日寇一个师团部。
其他林林总总消灭的日寇加起来,已经有好几千人。至少也是两个联队以上。甚至是大半个师团。
这样的战绩,绝对是前所未有的。
而且,罗主任可能向上级报告了,就是泉城这边,可以提供武器弹药。
只要人来了就行。不用携带武器弹药。
于是正规军来了。
不过,这个时候,日寇已经占领黄河北岸,八路军援兵已经无法顺利的通过铁桥。
他们只能袭扰日寇的侧翼。或者是袭扰日寇后方。让日寇无法投入全部兵力作战。
“是哪个部队?你说个名字?”
“团长叫做胡维庆……”
“是11团?”
“咦?你知道?”
孔捷微微一愣。随即又释然。
别人本来就是115师的参谋,对115师发展出来的部队,肯定熟悉啊!
这个11团,向来都是晋察冀军区的主力。胡维庆也是大名鼎鼎的老红军。资历比李云龙还要老。是曾经参加过南昌起义的。
“我知道!”
张楚点点头。
原来是胡维庆啊!老熟人了。
在之前的副本,他在冀中作战的时候,这个11团就曾经出现。后来也改编成坦克团。
可惜,还没有形成战斗力,自己又穿越了。
好遗憾。就差一点。
没想到,会在这里又遇到胡维庆。
行,等他!
“你确定他明天就能到达?”
“肯定!”
“为什么?”
“因为沈泉就是去带路了。”
“哦!”
张楚点点头。
我党我军最大的本事,就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虽然明面上,我们的部队不多。但是,隐藏在老百姓里面的骨干却是非常多。在多个方面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沈泉是哪里人?”
“他啊,阳谷县人。本地的。”
“难怪……”
张楚点点头。
又觉得这个沈泉挺厉害的。
现在才参军。到李云龙来独立团的时候,他就是二营长了。
还以为沈泉也是老红军出身了。没想到不是。
不对……
“沈泉是老红军吗?”
“是啊!”
“怎么会是阳谷县人?”
“阳谷县人就不能参加红军吗?”
“那他……”
“他是陕北红二十五军的。”
“哦……”
张楚明白了。
是自己格局小了。以为是一方面军或者四方面军。
其实,除了一、四方面军,还有红二、红三军团之外,在陕北,还有刘某丹的红二十五军。那位排名第二的大将,就是出自这个红二十五军。
大名鼎鼎的大旅长,那么厉害,在十大将里面也是排名第四。
暂时也没什么事。于是耐心的等。
夜深人静。
忽然间,有人急匆匆的赶来。
“来了!”
“来了!”
孔捷风风火火的喊到。
张楚:???
谁来了?
后来想起,是胡维庆吧!他们提前到来了?
迷迷糊糊的起来。
“是胡维庆?”
“不是。是三四四旅的黄政委。”
“哦……”
张楚迷迷糊糊的回答。
也没有多想。
跟着孔捷出来一看。
发现是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有些面善。
黄政委……
344旅……
隐约间,似乎有些印象。
过了一会儿,终于是反应过来了。这位,也是一位大人物啊!
哎,刚刚还说大旅长排名第四。
眼前这位,排名还在大旅长之前。排名第三啊!
后来的新四军第三师师长。一个师就有三万多人。后来又全部进入东北。成为四野最早的主力。
得,群英荟萃啊!
小小的泉城会战,集中了一位元帅,一位大将。
自己也有幸参与其中。
有幸。
有幸。
“黄政委!”
张楚上前立正敬礼。
眼前这位憔悴的戴着眼镜的中年人,是115师344旅的政委。
此时此刻,他可能还名声不显。但是日后,会以刚正不阿扬名。甚至敢当面指出教员的错误。可以说是牛人中的牛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