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漠亦可长治久安矣!
大皇帝以为自己这是在成就千秋伟业!——这是千年以来,大漠上的首领,从没有成就过的伟业!
部落首领一则惧怕大皇帝的势力,二则也觉得很有道理啊——简直就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孩子进黄宗也要吃饭的!
所以,大漠又要向上师教“纳贡”!
上师教就这样的在大漠上兴起起来!
“大皇帝”死后,大蒙内乱,“三家分蒙”,晋帝(蒙人)继承了大皇帝对大漠的统治权。继续在大漠上推行上师教。
上师教传大漠,至今已有近百年!
炎军北伐,夺回失地。据收缴到的“晋国”宫廷档案、及投降官僚所说,大漠有人口190万余,其中上师教寺人便有26万,占比成年男女四五成!
在控制人口上,的确起到了效果。
但是,四五成的成年劳力不事生产,光坐享供养,消耗经济物资,给大漠百姓带来了更严重的经济压力。
部落以供奉上师为名,更索要物资!
其内部矛盾,并没有淡化,反而愈加的复杂尖锐了!
*
苍龙岭山脉与乌茹的雪域高原相夹,中间有条狭长的地带,这条狭长地带的东西两端,各连这一块地,群山环绕,总体形如个杠铃。
处于浊河以西,故名浊河西路。
秦帝西逃,便溜进了浊河西路。
这路为蛮夷所居。
神州王朝大一统时,蛮夷依附,也划入夏邦藩属次路。
浊河西路东接炎国,西面接着的地方,现在是畏兀国。
浊河西路、畏兀国这两地方,目速曼教盛行!
这是目速曼教往东传播来的结果。
神州大一统的朝代,约千年以前,曾有个武功赫赫的武朝,开疆扩土,向北征伐大漠,将大漠四路尽收囊中;向西征伐浊河西路、“畏兀国”所在;向东北征伐娄地;向南征伐云巅、冥黎。
将“畏兀国”所在,也划入了神州版图,定名为西域路。
这等功绩,重现了大汉风光!
然而,犹如昙花一现般,这武朝国运只45年,便猝然轰隆一声垮塌了!
究其亡国原因,其一便是穷兵黩武、劳师远征!
劳师远征,四面出击,打下了一块又一块的地盘,看起来霸气绝伦!
但是,在这背后,是四面树敌,镇守官兵屡次遭到骚扰,烦不胜烦、防不胜防!
在财政上,更是灾难性的。往六千里外的西域运输一石粮,一路上的成本要消耗掉十石!
并且征用民夫运输,就是抽调劳动力!
这又会导致农业经济生产率下降!
可是,打仗就是要烧钱粮的!
国家正常的财收不够,就要提高征收!
于是,内部产生了一个矛盾:朝廷的征收不断的增高、经济生产每况愈下!
这个矛盾,成为了武朝亡国的根本矛盾!
先是大汉征西域,后是武朝征西域,都是虎头蛇尾,最终以失败告终!
就夏邦的历史经验,对浊河西路、西域路、大漠四路(漠南路、漠东路、漠北路、漠西路)、娄地三路(娄南路、娄中路、娄北路)、云巅路、冥黎路,这十一路的征服,打下来是能够的,但是长久控制,是做不到的。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要吸收历史经验啊!
所以,后代王朝,借鉴了前人的翻车经验,也就没什么兴趣大起刀兵,去往那些地方征伐了。
在士林之中,知识分子们,也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这种共识,延绵了上千年。
千年共识,自然而然,养成了“反对穷兵黩武,就是政治正确”的脾气!
不仅去打云巅等地方,是穷兵黩武,要反对!
就是前朝造舰队出海,也被认为是有穷兵黩武的嫌疑,也要反对!
*
刘玄此时的御前会议上,论及对外政策,对于周边的这些藩属次路,无论是高洁还是曹琳,他们的态度,基本都是一致的:只要蛮夷不来侵犯我,我就不去侵犯他;他要是来依附,做藩属,那是最好的;他要是不愿意来,老死不相往来也可以!
反正就是没有去打的意思。
刘玄暂且也没有去打的想法。
不是不想去打,而是感觉兵力不够。
四万新军,守着神州十五路,刚好差不多够用。
要是去打,肯定能打下来,但是新增十一路地盘啊,这再分调兵力去,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所以,暂且不想去打!
这一点上,他与高洁、曹琳等人意见一致。
不过,刘玄的不想打,是权宜之计。
他在根本上,还是想打的!
只是,打之前,要再练新军,扩充新军规模!
这藩属的十一个次路,虽然数量看起来多,但是地面上人口其实并不多,可以说是很少的。
云巅、冥黎都不过才五六十万人。
新军一个团,足以镇守!
刘玄腹稿,总计大约有个一万兵力,就足够全部打下来、并且镇守住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