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户均人口约3!
——这什么概念?
正常时期,一户人家,有老有小,一般得有五六口、六七口人!
这样上能养老,下能育小,人口才能繁衍持续。
而户均3口人,预示着压迫剥削已经到了极其残酷的地步!
家庭经济已经不足以养五六口、六七口人了!
这背后的人伦悲剧,可以想象!
对于家庭来说,要么弃老、要么溺婴、要么媳妇生下了孩子就处理掉!
这就是蛮夷统治下的大体情况!
黄金时代,只维持了二三十年!
紧随其后的,就是黑暗时代!
这黑暗统治,对炎国的君臣来说,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你丫的统治越黑暗,压迫剥削越恨,那么,我只要稍微宽松些,就能收买人心了!
至少对当代人来说是这样!——他们还留存着被黑暗统治的记忆!——两厢一对比,好坏立现!
按照一般的套路,平定天下之后,就该搞分田、低税收买人心!
高洁没有多想,就是按照这一贯套路定预算的。一切参照炎国的标准!预算得永平十七年收入总约能达到少说五千万两(折银)!
他认为这样的收入,已经极高了!
因为使用新军,新军战斗力强悍,人数却极少!
军费开支就会很少!
如今炎国十一路地盘,四万新军,足够应付了!
需要开支不过一千五六百万两!
占比岁入不过三成!
这样的比例,已经很低很低了!
如果是旧军,虽然动不动数量就上百万,但是,军费也将高达七成以上!
养军靡费,向来是令历朝历代头疼的事情!
*
曾经,科举制之前,世族门阀时期,世族门阀垄断官僚权力,皇帝也要忌惮!
世族门阀们利用权力,包庇非法,兼并土地,导致朝廷财收减少!
钱粮不够,无非开源节流。
说起节流,就免不得要动吃钱大户——军方!
而皇帝若砍军方,军方当然就会不满!——这对统治是不利的!
皇帝不砍军方,可是,发不出钱,拖欠军费,军方照样会不满!
怎么办呢?
皇帝想出了个办法:转移矛盾!
发明出支度使、节度使、都督、总督之类的职务,把军队化整为零,分派到各地去,授予他们权力,让他们自己去在自己的地盘上收钱,用于军费开支!
这种设计,化解了朝廷的财政危机。
手握兵权的军官,到了地方上,当然能够收到钱粮!
世族门阀再强,也干不过手握刀剑的强人!
这样的变化,一时之间,解决了问题。
但是,随着发展,旧的问题是没了,新的问题却产生了!
这新的问题,比旧的问题,还要可怕!
地方上的军官们,手握兵权、财权,乃至与监督权、人事权,权力越来越大,逐步向军阀化发展!
这些军阀还与地方上的世族门阀勾连,演变为一家人!
最终演变成了【弱干强枝】的形势!
他们实质上控制了地方,高兴就向皇帝给点钱粮,不高兴的话,不但一分钱粮没有,还倒过来向皇帝要钱粮!——理由总是容易找的,比如,发生什么灾害了。
朝廷的财政于是也急转直下,情况更加的糟糕了!
那些地方军阀,也难以调动。要用他们,还要倒过来给钱,数倍于正常,简直就是敲诈!
不听调动还算好的。
猛的野心勃勃,倒过来造反噬主呢!
于是,天下大乱!
天下大乱之后,新的朝代建立。
在科举制以前,朝廷用人采用征召制、举荐制,必然会孕育出世族门阀!
而在世族门阀时代,必然会带来极其严重的财政危机!
皇帝又必然会走向转移矛盾的方向。
这一套循环,轮回反复,吾夏深陷这个困局中,在原地踏步、黑暗中摸索、困兽犹斗了九百多年!
直到科举制取代征召制、举荐制。
世族门阀这才退出历史舞台!
科举上位的官僚取代了他们的位置,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皇权得到空前的加强!
科举上位的官僚不值一提!
皇帝想整就能整!
只要皇权自己不发昏,财收就足够养军。
军队吃财政的比例,大体在七成左右。
*
三成养军,还余下七成。
官吏系统开支约1200万两,占比两成四。
减掉这两项开支,还剩余约2300万两!
这钱,可以用来增加官吏薪俸,也可以用来做些利益民生的事。哪怕库存起来,以备不需也好啊!
对于高洁来说,他这个户部尚书做着很轻松,不要为没钱担忧。
他这样的地位,是铁定要写入史书的。
自己把户部梳理的这么顺畅,史书中将怎么写?
嘿!
铁定是一代贤臣、能臣啊!
甚至说,是千古贤臣、能臣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