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替罪羊

作品:大唐:八岁大将军|作者:可爱嫩哈哥|分类:历史|更新:2021-05-29 22:46:53|字数:4512字

“这个,臣也猜不透。”袁乘风也很费解。

他原本以为安禄山,闯出长安城,是想投靠膏同国。

可是当安禄山到达范阳后,却反常的率军死战膏同国,表现出无比的忠诚之心。

以至于李隆基都收回了必杀之令。

再观察安禄山的反应。

毕竟让他头疼的膏同国,被安禄山打退了,作为皇帝的李隆基,不可能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脑中千思百转后,袁乘风再次说道,“不过,臣觉得此事很诡异,陛下还是小心为妙。”

李隆基闻言颔首道,“朕也与你有同一种感觉。”

“现在情况不明,你安排不良人,想办法打进安禄山的身边去,务必要搞清楚,他究竟想要干什么!”

“臣遵命。”袁乘风应命。

可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无奈。

因为他已经派出了好几波不良人,可是去了范阳后,都仿佛进了巨兽的嘴巴里似的。

不仅丝毫消息未传出,就连人影儿都没有了,这让袁乘风对安禄山提高了警惕。

而就在袁乘风,想要退离时。

一道人影,从殿外踏步走进,面对李隆基不卑不亢的呼道,“报阁李白拜见陛下。”

“太白。”李隆基将李白的态度看在眼里,没有露出不满的情绪,反而是感慨道,“你与朕有多久没有见过面了。”

李白淡然的说道,“回陛下,约有半年。”

“是啊,有半年了。”李隆基复述一句。

浑浊的眸子里,荡出点点波纹。

盯着李白,言道,“此次朕召太白过来,是想让太白利用报阁,向天下证清流言蜚语,还大唐一个朗朗乾坤。”

李隆基道明自己的目的。

让李白微微皱眉,“请问陛下,以谁的名字去证清流言蜚语。”

“自然是以朕的名字,向天下百姓证清。”李隆基想都没想的言出,“如今天下民怨四起,矛头皆指向朕与朝堂。”

“朕不用言明,想必以太白之聪慧,也能想到其后果。”

“这个……”李白听闻之后,面露迟疑之色,“陛下,若是以你的名义去向天下证清流言蜚语,恐怕天下的百姓,是不会相信的。”

“只因陛下是流言蜚语的源头,就好比陛下是杀人凶手,让杀人凶手给自己辩解,陛下你认为,判官会相信杀人凶手的话吗?…”

“李白,你大胆!”一旁的高力士见李白,将李隆基比喻成杀人凶手,当即厉斥。

可是还未等高力士,再次开口。

李隆基却扬起了手,“太白没有说错。”

“但朕已是无路可走,以太白之意,朕该如何证清流言蜚语?”

“陛下,这事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李白眉头已经深皱,面容严肃的言道,“若是让这其中的受害人,出面来证清流言蜚语,便能平息民愤,转移百姓的视线。”

李隆基猛然一惊,“太白的意思是,让唐王或者安禄山出面?”

问出以后。

李隆基又想到,这怎么可能!

李易远在海外征伐东岛,安禄山在安东死战膏同国,且态度不明。

又如何能让他们去证清谣言。

这李白说了相当于没法,让李隆基内心发堵。

连忙苦笑道,“太白,你认为可能吗。”

“不可能。”李白摇头,“所以这就需要一个替罪羊,让他背上所有的罪责,出面承认这都是他对陛下,对朝堂的污蔑之词。”

“也可解陛下现在的燃眉之急。”

“替罪羊……”李隆基听到这三个字,瞬间回悟过来。

他明白了李白的意思,双眸露出惊喜之色,“多谢太白提醒,朕知道怎么做了。”

“不过这还需太白帮忙,希望太白能够顶力相助!”

李白见此,颔首道,“陛下请放心,让百姓们得知真相,不被有心人利用,是我报阁的宗旨。”

“太白大义。”李隆基有些语塞。

他觉得李白似乎变坏了,变得比以前更为果断。

原来的他,可不会讲出替罪羊,找人去背锅的计谋。

其实李隆基并不知道。

李白也不愿说出这番话,更不愿去祸害别人。

可是这一切,又是李易飞鹰传信,传回来的命令,让他将那人的一脉,彻底的拉下水。

而对于李易的命令,李白又不得不从。

现在李白提出替罪羊之计,李隆基思量过后,将目光投向袁乘风,开口道,“乘风,你觉得谁合适来当这替罪羊。”

袁乘风沉吟道,“陛下,此时唯有一人可当。”

“是谁?”

“李林甫。”

“为何是他?”

当袁乘风说出“李林甫”的名字时,李隆基并未显得惊讶,而是继续询问。

他需要一个“正当”的理由,一个说的过去,能让人信服的理由。

袁乘风回道,“陛下,三月前,就传言李林甫活不过三月,而李林甫的确身死。”

“陛下更是前去安抚其家人,给予后葬。”

“可若是李林甫并没死,而是躲在暗中,怨恨陛下罢免他的权位,想要报复陛下,而操弄这一切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八岁大将军》,方便以后阅读大唐:八岁大将军第五百六十五章 替罪羊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八岁大将军第五百六十五章 替罪羊并对大唐:八岁大将军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