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江见陈飞吓得不轻,嘿嘿一笑,低声说道:“飞哥请放心,我看了,不是太黑,都是混血儿,按照我们华夏人的审美来看,还是可以的。”
“你快去帮我推了!”陈飞急忙对章江说。
“推了?”章江一下瞪大了眼睛。
“嗯!”
“飞哥你真的不要?”
“不要!”陈飞坚决摇头。
“你要是不要,那让给我算了?”他咕哝着说,一副很肉疼的样子。
“你要是喜欢,叫他给你安排一个!”
章江最后还是摇了摇头:“算了,我还是不给祖国人民丢脸了。”
陈飞扭过头看着他。
他嘿嘿一笑,挠了挠头,自嘲地道:“咱这小身板.....吃药吧,禁不起折腾,不吃药吧.....怕给祖国人民丢脸,还是算了!”
陈飞哭笑不得。
章江颠颠地走了出去。
陈飞呼的一声吐了口气,调整了一下情绪,随后在椅子上坐好,拿出电脑,准备修改《战狼2》的剧本。
《战狼2》的剧本他其实已经写好了,但相比较原作,他在很多地方做了修改,只是因为时间比较仓促,修改得怎么样,合不合理,他还需要再斟酌斟酌,再打磨打磨。
《战狼2》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被很多人诟病。
最大的问题,就是爱国的表达形式上。
政治因素一直是电影的一个标准课题,政治和电影千丝万缕的联系,展开聊的话,甚至可追溯很多电影流派,比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比如法国左岸派电影等等。
总之,主旋律是一个国家必须品,拍主旋律题材电影,微妙的地方在于认同感,受众群会缩小,简单地说,主旋律基本就是拍过本国人看的。
主旋律题材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是否能把这类题材玩高级。
比如《血战钢锯岭》,同样是英雄主义题材,同样是主旋律,但不同的是那是美国主旋律,狭隘的说,是拍给美国人看的。
但为何我们也能认同,甚至日本人看了也觉得好看,原因就在于电影把主旋律玩得很高级。
《血战钢锯岭》中,电影的重心没有放在国家主义的对抗上,而是放在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身上,他坚决不配枪,不杀人,但却英雄般的救下死亡边缘的战友,这种无畏和自我牺牲的态度,直接捕获世界绝大部分人的心。
之后主角在洞穴中,给一名日本士兵包扎伤口,直接升华为无政治立场,只求救死扶伤,不要小看这一幕,这一小小动作直接让影片直通每个地球人的心。
这就是好莱坞影视工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标志:如果电影离不开政治,那么好电影只放在上下维度,政治因素放在左右维度,彼此虽在同一空间,但尽量不要交集。
所以《血战钢锯岭》虽然也是实打实的美国主旋律,但却拿下了全世界。
但《战狼2》......
如果是外国人看了,或者非洲小伙伴看了,有没有能爽到?
这只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从这一个方面来说,《战狼2》是不成功的。
除此以外,《战狼2》还有另外一些问题。
首先是人物扁平化,尤其是反派的塑造,和《湄公河》的反派塑造一样烂。
既然这个故事背景放在现实世界里,那么反派的智商应该也在线上才对,但影片里的反派好几次的举动,让人觉得反派智商严重掉线。
比如他作为雇佣军,杀了雇佣他的主子,这完完全全不符合现实逻辑。
何为雇佣军?
雇佣军只认钱做事,把利益关系最大化是他们的终极目的,而影片中的雇佣军首领,杀了自己主子,断了自己资金链不说,还惹上一身祸。
一个国家军事政治交替,一般情况是反-派-军推-翻-政-府-军,自-建-新-政-府,然后去求得联合国认可,这是正常签到流程。请问,一个外籍雇佣军首领,杀了自己供应商(反派军首领),然后呢?
然后雇佣军不管国内外政治压力,继续和男主角作对,继续追杀主角,这个是下下下策,说直接点,这已经不是人物动机推动故事发展,而是为了剧情需要。
这是这部电影人物和剧本最大的硬伤,为了剧情需要,很多人物的动机都因为剧情需要而发生。
还有主角开挂的问题。
在影片中,主角开头不久的一场战役,吴-京拿弹簧床架挡火箭榴弹......随后张-翰-秒学开坦克.....
这样的挂,开得都太夸张了些。
开挂肯定是没有问题的,电影中的角色必须开挂,但问题还是在于开挂的合理性与真实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也可以完善一下,比如主角在第一部里有故事,但第二部不能闪两个镜头就自以为把第一集的故事说清楚了,肯定要把第一部里人物经历的事件,以及第二部里人物境遇的变化,通过一系列的台词对话,精巧地展现出来,最好能一句不多,一句不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