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世民分封

作品:贞观之志|作者:天下寒门|分类:穿越|更新:2021-06-14 20:45:07|字数:8522字

可没想到,在自己这个自认为陈宇徒弟的身上,李二却要光明正大地首开了先河!

这时的蜀王十分惊悚,陈宇的表情则很是复杂。

蜀王李恪。

按照陈宇前世的记忆,李二的分封提前了三年不说,连食邑都变化了许多。原来历史上的李恪,现在还在京城努力讨好李二着呢!更别提食邑当中的猫腻了。

这么说吧,整个帝国食邑最多的,当然就是李二自己了。第二个可就是李恪这二十万了!要知道,整个长安的人口也就二十万出头罢了!

至于那被封为雍州牧的李泰嘛,他根本就吃不到长安的食邑,除非他当上皇帝。

就目前的局势而言,李恪已经可以算是最强力的外王了。

叹了一口气,陈宇避开自己的事情不谈,而是一把将站起身的李恪按在了座位之上。但李恪刚刚坐下,却跟屁股上长了个弹簧一样,又一次跳了起来。

“不行,不行!万万不可!陈师,你,你赶紧用这个东西奏请父皇,恪愿永远陪伴父皇身边,百年不变。求父皇收回成命吧!”

看到坐如针毡的李恪,陈宇却并未有任何欣慰神色。

再次将李恪按回座位,陈宇说道。

“殿下,今你若领了旨意,便会成为天下所有文人之敌。与庙堂之上将再无任何人支持,未来之路遍布荆棘。”

“所以我不能接啊!陈师,您且快快回信吧!”

着急的李恪再一次要站起来,却还是被陈宇压得死死的。

“但殿下可曾想过,陛下思量分封而永固天下已久。如现在作为先头的殿下不同意,陛下将作何想法?又至陛下于何地?”

恶了李二这种事情,陈宇可能还真敢做,但找遍整个大唐,也就陈宇和魏征这种孤臣类才敢了。

但凡皇子敢倒行逆施,下场自古至今都没有一个有好过的。

本欲起身的李恪思量片刻,便‘扑通’一下坐回到了位子之上。在李恪的嘴里,更是不停地念叨着什么。

“父皇这是想绝了恪儿的路啊!父皇这是想让恪儿去死吗?!!我做错了什么,我究竟应该如何才好啊!”

能看出来,现在的李恪,心里究竟是有多么的绝望。

而陈宇却并不这么认为,他缓缓坐回到位子之上,没有劝诫李恪,而是再次打开了电报机,开始滴滴滴地打字了。

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李恪没有任何反应,现在的他只是一心认为李二想要拿他做自己一意孤行的试验品。

成功了,李恪就是全天下最大的藩王!在不远的未来,可以想象得到的地方,李恪将会被新皇全力节制。

失败了,李恪将一无所有,有很大的几率他会死在这分封的道路之上。

其实历史上也是这样的,只不过正史的分封没有现在那么夸张罢了。

李恪在被分封后的不久,就被诬陷了一场。结果食邑丢了不少不说,连他更进一步的资本都烟消云散。

这应该就是电报机存在以来,第一次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吧。至少在陈宇心目当中,已经没有任何事情,比现在蜀王的处境更让人担心的了。

两次极为迅速的回呼,当第三次时,陈宇放慢了速度,同时嘴上也跟着开始翻译起了自己所写的内容。

“儿臣恪惶恐敬上,陛下万安,恪自就任剑南道行军大总管以来,便时刻自省,战战兢兢,父皇的教导更在儿臣心中不停回荡。儿臣有今日之成就,亦是父皇与诸位师长之功。《周礼》中曾言,‘长者赐不可辞,辞之不恭。’儿臣本应向北叩拜谢礼,但还请父皇念及儿臣领军在外,国之动乱未除,先行搁置分封。待儿臣西逐吐蕃,虏其赞普,亡其国度,大胜归来之时,定当面跪谢父皇之疼爱。蜀王恪手书。”

旁边六神无主的李恪听完,吓得当时就站了起来。

无他,陈宇根本就不是推脱的意思嘛。

等到吐蕃剿灭了,他的功勋岂不是直逼当朝大将军神李靖了?!再加上现在说的那些话,到时候不分封都不行了!

“陈师!您这又是为何啊!哎呀呀!这,这岂不是陷李恪于不仁不义、言而无信之中去了嘛!!”

李恪自从想通利害关系之后,就已经绝了受封的念想。

在他看来,即使是恶了李二,都比百年之后,全家死翘翘要好很多。

可陈宇却并不这么认为,松开了手中滴答作响的机器,陈宇轻轻摇了摇头,按着李恪的肩膀,对其安抚道。

“殿下,末将并非想要将您逼上绝路中去。为今之计,陛下急于分封,其他众臣但凡敢阻拦的,都没什么好下场。所以末将索性先用这一个‘拖’字诀,不论吐蕃打得如何,至少现在不会有问题。朝臣方面,想来他们应该能明白殿下的苦心才是。”

“可若打完了怎么办?”

毕竟这是打仗,并非儿戏。根本不可能像是后世电视剧中那样,一打就是几十年的生死决战。大唐如今国力正当鼎盛,是肯定不会拖延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贞观之志》,方便以后阅读贞观之志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世民分封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贞观之志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世民分封并对贞观之志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