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宫室里没有了那个身影。
于是他在慈宁宫附近转一圈,就回到自己的宫里,还好有妻子在。
渐渐的,皇帝明白他娘为什么要走?
一方面是为了找寻那个路昭仪,一方面是应该为了让他真正成长起来。
就如同小鹰长成后,就会一脚被踢出鹰巢,让它学飞。
等到小鹰能够飞行后,就会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生活。
那么现在的母亲离开,也就是为了放手,让他担起帝国的重担。
其实,皇帝终于第一次开始主持朝政,曾经有过一点点激动,但很快就平复了。
毕竟很早之前,他就是一个人开始做主,而母后只是看看,甚至会越来越少地提出意见。
其实,母后早早就开始准备交接。
这一点到了这个时候,皇帝是深有体会。
当然那些大臣自然是美滋滋的,毕竟太后这些年还是很识相的,早早把权力交出,让原本不少大臣揪着的心放下。
在朝政上走上正规后,皇帝还是很注意不要随便改变母后曾经的计划。
事实上,这些年来,余颖一直抓着很多东西,让不少人是看不上眼的。
比如说提高武将的待遇,还有就是练兵。
让不少大臣,感觉这位太后有些好战。
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帝国的军队一直在保持战斗力。
皇帝后来的时候,其实还是很受余颖的影响的,所以对异族一直保持着警惕心。
而卡鲁部落的成长,就让他有些警惕。
此刻的大臣们,却一个个很激动。
因为有很多附近的小国一个个都是要求附属,让大臣们一个个都是感觉有种万国来朝的感觉。
对于这一点,余颖根本就不在意。
因为她知道,那些附属都是有条件的,一旦帝国的水平下降,那么所谓的小国随时可以翻脸。
所以来不来朝贡?余颖才不在意。
加强自己的实力,才最重要。
另外余颖做太后的时候,坚决反对那种附属小国只要上贡一点点东西,帝国就要千百倍的还回去,这绝对是败家子行为。
一旦养成习惯,不给都是罪。
虽然有大臣腹诽,说太后就是一个女人,心眼小,把利益看得太重。
说帝国是一个泱泱大国,应该有大国的气度。
事实上,总是有人说什么不要太在意什么化外之民,就是一群没有开化之人。
根本不要在意。
对此,余颖呵呵一笑。
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关系的。
难道赏赐给他们一大笔钱,让小国发展起来,将来和帝国对着干?
那种冤大头不能做。
当然在余颖的教导下,皇帝的手也很紧,这种傻事绝对不会做。
其实说起来,朝中的大臣,也看出苗头,帝国的皇帝打算在北方硬杠。
有人觉得不划算,毕竟现在帝国的各项机制很好,可以说没有必要打,完全可以采用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
对于这一点,皇帝是不怎么认同的。
有时候不狠狠打痛对手,对手会好好坐下来谈判?
而且路昭仪的事情,因为是丑闻的关系,所以皇族并不打算外传。
毕竟文帝的妃子竟然跑到外面,甚至和好几个野男人勾搭上,这种话怎么能说出口来?
喜欢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