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皇宋之道

作品:南宋一代目|作者:李白才不白|分类:历史|更新:2020-05-30 22:00:15|字数:4522字

道教是我国本土的教派,它的门派众多,尤其在我国古代,道教有着极为强大的影响力,也完全可以说,道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底。

它是在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神仙方术以及一些民间鬼神崇拜的观念、巫术等所形成的,道教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不老,乃至得道成仙的一种境遇。

在这样的文化底蕴的发展下,出现了一系列的代表人物,最早的代表人物就是伏羲与黄帝,再后来的老子、庄子、列子、鬼谷子。

人们认可的道祖就是老子,一气化三清的辣个男人。

大宋新一任的道宗皇帝赵构在上元节这一天举办盛会,开坛讲道,自然少不了各大门派的分坛真人赶过来参加。

其实若时间准备的充足一点,整个大宋大江南北的道长真人们说不定都会不辞车马辛苦,跑来参加盛会。

可遭战乱时期,本来古代的车马不便,道路难行,如今这个时节更难通行,所以这场大会就显得有些简陋,份量不足。

也幸好他选在了杭州城,此地人口众多,否则根本操办不起来。

在道坛中央,一身道袍的天子坐立中央,头戴道冠,身穿一件阴阳八卦青锦袍,腰间绑着一根苍蓝虎纹绅带,披露背后的长发潇洒,如瀑墨发无风自舞。

众人只觉其气质非凡,似鹤立鸡,有一种仙风道骨的风范。

可曾见人间烟火,哪里有世俗铜臭,好一位仙风道骨的世外高人!

出则为君,入则得道。

天师道,混元派,少阳派,正阳派,随山派,重阳派这些高人们纷纷叹服。

赵旧坐在中,手中掐了个稽首,言道:

“无量天尊,弟子赵构于杭州开坛设讲,秉持恩师遗志,传道四方,咸使天下而使闻之。

今日登记造册,使圣人之言传播海内,教化万民,构则心安矣,尔等好生听着,若有不服,斗法便是,构虽然不想出手,却不得不替恩师出面,望尔等海涵。”

道教这些真人们总算是听明白了,官家只是在跟他们客气客气,谁敢跳出来。就准备成为杀鸡儆猴的那只**。

“吾等听闻道宗阁下讲道,感激涕零不胜荣幸,又怎会有非议?请道宗陛下速速传道,我等洗耳恭听。”

“是也,道君且讲,我等必定认真研究。”

有一个比较灵活机灵的道士已经率先开口了,其他人也是懊恼不已,这么好的出名机会,怎么就让他抢先了。

其他人也不甘示弱,面对皇权而言,虽然他们算得上是世俗之外的人,可是官府管天管地管空气,化外之人也得接受朝廷的领导啊。

不然怎么叫做官家?

赵旧侃侃而谈的说道:

“无量天尊,曾听闻道家九大禁令,分别是忠君孝亲,诚以待人,清净无邪,安贫乐道,力耕而食,量入为用,不盗窃,不饮酒,不骄盈。

朕也有颇多看法,想要分享给诸位。”

不装了,朕今日彻底摊牌了,本想以平常人的身份和你们做朋友,可朕道宗的身份,真的已经瞒不住了啊。

赵旧目光逼视众人,言道:

“大宋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物都有,甚至发放出去了无数的僧侣道尼度谍,可只有一样,皇权和朝廷必须在神权之上。

道教之人如何?佛门之人如何?天上地下的神明就不需要归朝廷管了吗?那些泥塑菩萨就不需要归朝廷管了吗?

朝廷的法律法令法规,必须要得到地方上的支持和拥护。”

众人骇然,要说他们这些人回朝廷管也没什么事,可满天神佛道祖也得归朝廷管,朝廷管得过来吗?

“而今,天下苍生涂炭,修道之人更应该挺身而出,乱世下山平定天下,盛世烧香拜佛拜神静坐山门,这就是修仙修道修佛之人该为之事。

本道宗义不容辞,作为天下道门领袖,师承道祖老子李耳衣钵,敢为天下先,自今时今日起,但凡为我道家子弟,都应该为国而效力,值此国难期间。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实在不成办法事为国家兴亡筹集资金,如是也,方证大道,修成正果,位列仙班。”

赵旧一本正经的说道,顺便宣誓了他为道门最高领袖的事实,以老子传人的身份掌控道教掌教的名号和权职。

有一些黄老思想的道士出来说道:

“道宗太上真君,我等修道之人讲究无为而治,清心寡欲,不沾染凡尘俗事,此事是否不妥?并非天下道教门派教义都是一样,道君还得多多思量啊。”

“是啊,我等修道之人,本就是避世不出,过着闲云野鹤般的日子,为的就是得证金丹大道,羽化升仙,不能参与凡俗之事啊。”

赵旧朝着众人一笑,言道:

“正因为如此,所以朝廷的规矩改了,修道之人的规矩也得改了。

人不分南北,地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金之责,皇宋须有九世复仇之志,只要搞不死金国,那就往死里搞,这就是皇宋的正道,其他一切都是歪门邪道,皇宋人人得而诛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南宋一代目》,方便以后阅读南宋一代目第六章 皇宋之道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南宋一代目第六章 皇宋之道并对南宋一代目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