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麟州行

作品:南宋一代目|作者:李白才不白|分类:历史|更新:2020-05-30 21:58:09|字数:4370字

赵旧最后还是选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暂时让团子公公代替他出城安抚城外勤王大军,顺便送去了水酒粮食。

最值得庆幸的就是建康城准备了数个月之久,赵旧当初就是打算把这里变成建康格勒,打一场旷日持久的相持战。

放眼整个东南,也就是临安的物资跟这边差不多,赵旧暂时还不缺粮草,同金兀术打个两年都不成问题,因为储存不到位粮食的保质期只有这么久。

团子公公最后还是奉命出城了,他带去了赵宋官家的诏书和一大堆不要钱的官身诰命,这个时候就别想去维持朝廷的体统了,保住国祚才是最紧要的根本。

勤王大军的首领们大多数人并没有不满,反而是欣然接受,既然城内愿意供应粮食,让他们再次守到金兵退去也并无不可,很多人开始听命行事去深挖壕沟,组建工事防备金兵突袭。

至于混杂在其中的一些沙子,则是暗暗潜伏了下来,他们谋求哨兵的职位,谋求最好的阵地,现在装作心甘情愿听从朝廷旨意的模样,就是准备在暗地里面给予赵宋致命的一击。

北风卷地百草枯,赵旧枯坐书房自酌,看着各地如雪花般飞来的书信,脸色愈发的阴沉。

建炎三年十二月末,对于大宋来说,战争终于进入了下一个阶段,战略相持,侵略者暂时处于优势的时候,大宋又开始新一轮大面积国土沦丧,河南,河北,东京逐渐失去消息,义军的动静都快听不到了。

唐州,蔡州,颍州通通失守,死了数个守备将,制置使,处置使,延安混川以南通通沦陷。

河北河南加起来十九个县城或被屠杀一空或被抢掠,这数个月来丢失的城池绝对不会少于七十座。

大宋损失的兵马不计其数,资政殿大学士都死了两位,武将中的统制官统领也死了八人,其于军将校尉不计其数。

屠城焚城至少六座,伤亡数字触目惊心,其损失无法估量。

至于府州,麟州,丰州那边的情况暂时不明。

赵旧脑海中深处的记忆告诉他,折家军最后确实是降金了,不过时间应该是在建炎四年三月,自己已经派出了老将杨惟忠出马,西军那边一定会守望相助,折可求应该不会再出幺蛾子了吧?

就是因为建康离西北太远,西北那些军州的消息还没有传来,或者说传递的比较慢。

最让赵旧牵挂的其实只有三人,陕州李彦仙,吴玠,以及流落在外的岳飞。

至于韩世忠,赵旧自然是信得过的他,韩世忠就在不远处的镇江,他正身处自己的巅峰,没准还能复制一次黄天荡之战。

建康城一时间还算安全,赵旧这才放任这些将军在外打野,期待他们能够给自己一个惊喜。

然后惊喜来了…

麟州府,折家军的老本营。

折(音蛇)家是北宋资格最老的军事世家,靖康之难时已延续了七代(从北宋算起)。

(如果从唐末时算起,折可求就属于第九代掌门人)

可惜,从这一代起,折家将就此没落。

第一次“东京保卫战”,折家第六代掌门人折可求奉命救援太原,折可求的侄子折彦质救援汴京。

结果折可求被完颜娄室败于太原附近,折彦质则和姚古、种师中等杀到汴京解第一次汴京之围。

“太原保卫战”,折可求、折彦质和姚古、种师中等分道救援太原,结果再败,太原失陷,折可求返回驻地,折彦质因表现英勇而升职。

结果第二次“东京保卫战”,折彦质未能守住河北和黄河渡口,被撤职流放。

而在陕西战场,折可求遭遇了大杀神完颜娄室,屡次败北,后苟存麟州,丰州不敢出战。

折家是鲜卑族后裔,折家家业的奠基者叫折宗本,唐懿宗、唐僖宗时人,世居府州,曾任振武军兵马使。儿子折嗣伦官至麟州刺史。

实际上,麟州是脱离于大宋之外的领土,折家在其中自治,只是名义上臣服大宋而已。

姚家军出身的姚干领了杨惟忠杨老太公的军令带着三千兵马星夜兼程增援麟州,听说完颜娄室已经带兵将麟州,丰州,府州团团包围。

姚干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万万不是完颜娄室的对手,他带兵而来只是为了让城中的人知道,杨老太尉和大宋并没有放弃折家军,让他们务必坚守下去。

杨老太尉也暗中下了军令,可寻机入城协助折家军防守麟州,若事不可为,在外骚扰就是。

姚干引三千兵马赶到麟州城外,此时天色渐黑,姚干见城外并没有围城的动静,外头虽然是一片狼藉,可不见了金兵的踪影。

姚干便对亲卫言道:

“你拿着我的信物去城中寻折大,就说俺姚干找他,带着兵马在城外呢,让他出来一见。”

麟州府是折家的自留地,别说是大宋的其他军队,就算是西军也不让进入,除非碰到需要救援的时候,这是他们的禁忌,姚干也没想着要入城,折家怕扰民定然是万万不肯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南宋一代目》,方便以后阅读南宋一代目第八十三麟州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南宋一代目第八十三麟州行并对南宋一代目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