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七 割了就行

作品: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作者:煜煜吃鱼鱼|分类:历史|更新:2020-06-14 04:58:29|字数:8698字

没有别的原因,因为这给一个太监封爵位,已经触及到了他们的最根本利益。

他们这群人凭什么站在奉天殿里?凭什么立足于京城之中,又凭什么可以延续富贵几代人?

无一例外,他们都有一个称职的祖宗,还是一个要么能打仗,怎么有文臣之风,要么眼光好把宝押对了人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可以说,他们如今的一切,都来源于他们勋贵的身份,而他们勋贵的身份,那都是通过几代人出生入死,拼尽全力才好不容易换来的。而勋贵身份的特殊性和权威性以及整体性,就在于大明朝对于封爵位一事上的慎重,在于封爵的机会之少,难度之大。

物以稀为贵,勋贵自然也一样,人少了,价值自然也就大了。要是以后随随便便一个太监都能够封爵位,那么不难想象,多年以后这京城里就会出现真正的“官员遍地走,勋贵多如狗”的局面。

到时候,自己这群老牌勋贵的后代,又还能有什么特殊性呢?自己家族的荣耀,又要怎么才能得以延续呢?

勋贵集团的代表人物英国公和如今大家心里文官集团的新任领头羊李东阳对视了一眼,两人会心一笑,意味着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的第一次联手合作正式揭开了序幕。

“哦?不知修武伯有什么事?”朱厚照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沈恩,还给了他一个你懂的眼神。

虽然陛下满脸的笑容,但是这笑容看在沈恩的眼睛里却是格外的渗人,好像在告诉自己你小子要是敢乱说,可别怪朕日后不留情面。

但看到周围人纷纷对自己投来鼓励的目光,又想到了自己子孙后代的延续以及自身的根本利益,沈恩咬了咬牙还是壮着胆子开口了。

“回陛下的话,臣以为刘公公劳苦功高,确实应该重赏,只是臣的大父自幼以来就告诫于臣,我们家的爵位都是祖宗们真刀真枪一下一下拼出来的,是祖宗们用自己的鲜血一滴一滴浇筑出来的,告诉臣这爵位来之不易,告诉臣我大明朝的爵位有多么稀少,有多么珍贵,有多么的重要,更是承载着与国同休的重任,让我务必要效忠于大明,要承担起自己身上的责任。”

“所以臣觉得,刘公公固然是劳苦功高,可是与当初众勋贵的祖先随同太祖皇帝,太宗皇帝打江山,定天下,扫平大漠之类的功绩比起来,确实是有些微不足道了。要是仅仅通过这样的功绩就能够得到封爵位的殊荣,那么对于诸如徐达徐元帅,常遇春常元帅之类的人和其后人来说,是不是有些不公平了?”

沈恩的话的确算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了,立马就引起了朝廷中大部分勋贵的认同和感触,就连殿中的文武百官和朱厚照,都有些为之动容了。

的确,徐达,常遇春之类的开国功臣,真的是为自己朱家,为大明的成立,为天下的黎明百姓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的,但这么大的功劳,最后到头来也只是个侯爵,伯爵之类的。

刘瑾的功劳是大,但也要看和谁比,要是和这群开国功臣来看,他的功劳确实是不够支撑起获得爵位的殊荣。

“陛下,臣也赞同修武伯的提议,刘公公的功绩在场众人都不会否定,只是若是因为这个就可以给刘公公封爵位,那确实是有些不公平了,恐怕难以服众啊!”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一时间,在场的所有勋贵一个不落的全部跪在了地上对修武伯沈恩的提议表示了赞同,就连影响力最大的英国公张懋和向来精明,不肯轻易站队的丰城侯李承祚也跪了下来。

刘瑾依旧跪在地上,显得很是左右为难。

说实话,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殊荣,自己肯定是想要的,到时候才叫真正的衣锦还乡,也能让自己后继有人。当然,对刘瑾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死后终于可以进祖坟了。再者,这本来就是自己出生入死,将脑袋别在裤腰上换来的荣誉,的确是自己应得的东西。

可是看着朱厚照一脸为难的样子,刘瑾又有些心痛。而且修武伯沈恩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自己的功劳是大,可是跟那群开国功臣比起来,刘瑾自认为连给人家提鞋子的资格都没有。

自从从辽东回来以后,刘公公就思索和回味了无数次辽东百姓依依不舍地送别自己时真挚的表情,还有自发地给自己建立塑像,修建生祠的举动,开始让刘公公不再什么事情都以朱厚照的喜好和以自己利益为主了,他开始考虑到了一些超越物质,精神层面上的东西。

陛下对自己的恩情,自己给他当牛做马几辈子都还不清,毫无意义自己是不会对陛下有任何的歪心思的,可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会不会有个不肖子孙,懂了贪念,痴心妄想地给陛下的后人造成威胁和影响。

那样的话,自己即使在九泉之下,也是难以瞑目的。刘瑾决定了,自己要主动辞掉陛下给自己的恩荣,让一切都恢复平静,就此结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第二七七 割了就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第二七七 割了就行并对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