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一语洞悉

作品:诸国志|作者:麟瑀|分类:历史|更新:2021-01-06 09:33:05|字数:4724字

却说中原遭遇劫变,穄子期率领的数万大军,居然在天河一役之中被龙骜一人之力打得全线溃退、体无完肤。

穄子期身为王主,甚至险些于此战之中就此丧命。他侥幸逃出升天之余,唯有率领残部退入夏朝王都永乐、以此坚守城邑不予出战。龙骜率领北军铁壁合围,夏朝王都永乐的形势,也由此变得岌岌可危。

为了缓解中原压力、夏朝王都的倾覆之危,穄子期接纳近臣郦渊的建议。趁夜突围发出使者,带着自己的书信去见程纵搬请救兵请求援驰。而此时的程纵,才刚刚到达南原边关并且与自己的弟弟魏无伤会面。

面对中原遭遇的变革,程纵虽然早就料算到穄子期不可能是龙骜的对手,却也完全没有想到北军的攻势居然如此迅猛。曾经阻绝漠北狼族几度进攻的天河,居然在龙骜单人独骑的勇猛之下丝毫不起作用。而夏朝的王都,也因为穄子期在天河一役的战局而再度面临倾覆之危。

“龙骜勇猛当时无双,不愧是列国第一猛将。”

程纵感慨之余,也对于自己接下来援驰中原的举措左右为难。他以此沉思,最终还是没有良策。而相比于他的踌躇,站在他身边的谋臣泰康却仍旧还是那么一副处事不惊且毫不慌乱的样子。

程纵因此心疑,便问泰康是何决策。

泰康浅然一笑,言道:“中原局势吃紧,虽然情势岌岌可危。但对于我们与大元帅来讲,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啊。”

“哦?这话怎么说?!?”

程纵眉头深锁,很显然并不能明白泰康的言下深意。面对程纵表现出的质疑姿态,泰康则仍旧是一副淡如止水般的样子。同样站在程纵的身边,魏无伤也和程纵一样眉头深锁。对于泰康心中的想法,无法便有半分的洞悉。

“如今大元帅的兵马才刚刚抵南境边关,而太平军的首领董燚也在夏侯邕的受益下来到南原支援辜叔陌。听说大元帅率军亲至,董燚第一时间也与辜叔陌合兵一处。眼下南境中原虽然卫国已经灭亡,但北越还没有将卫国全土彻底拿下。照理说他们应该分兵行动的,但却放弃了继续收复南原的想法,来和我们全力抗衡。不知康王殿下对此,又有何等见解?”

魏无伤看样子有些所答非所问,但其实也算是命中要害的提点。

就像他说的那样,自从程纵率领大军来到南原边关的时候,董燚也在听说的第一时间就做好了与程纵决战的准备。尽管卫国的疆土他们还没有完全收复,但他却在此时选择了放弃。这个做法很明显,那就是他觉得相比于收复整个的南中原,程纵的威胁无疑更大。昔日卫国两位元帅就是败在了他的手中,强大的卫国也由此走向了末路。对于诸国时代同样的后起之秀,董燚不敢对程纵有一丝一毫的轻视。如今他们两军相持在南中原的边界,尽管各自还没有什么举措和动作,但无疑他们无论何人全都在目不转睛的关注着彼此与对方。一旦谁在此时出现疏漏,那么另一方绝对会借助这个所谓的错误一举而动的。

魏无伤看似转变话题提到北越,其实也是在提醒泰康。

那就是中原的危机你纵然有计谋可以调派,但一旦举措那么固守在胶着状态之下的北越军团绝对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的。到时候中原的危机还没有来得及化解,反而自己就要在边关重镇遭遇北越的反击了。

对于魏无伤的言下之意,聪明的泰康当然明白他此番对于自己的提点。然而就是这样的进退两难窘境,泰康却仍旧一丝一毫的畏惧和犹豫。

“北越在侧,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很好的事情?!?”闻听泰康所言,魏无伤有些惊讶。他有些审视的看着泰康,同时也不禁发出一声不屑般的冷笑:“好,既然如此,那末将就洗耳恭听康王殿下此番如何回援中原的想法了。”

闻听魏无伤的言语,泰康只是充满淡然的为之一笑。

“敢问将军,我什么时候说过要回援中原了?”

“什么?!?你……”

闻听泰康所言,魏无伤立即充满愤怒的瞪大了眼睛。他怒目横眉的看着泰康,一时间居然有了种被人戏耍般的感觉。他想要发作,毕竟碍于程纵还在。他目光阴沉,不禁强压自己心中的怒火。

“康王殿下,说过的话不认,可不是君子的行径啊。回师中原,是大王遣使下书的诏命。我兄已经应允了使者,而你身为他的谋士,想要我兄公然违背王命吗?”

“违背王命在所难免,但身为大元帅身边的谋士,我却没有违背他的意愿。与之相对的,我此番的见解正是遵从了他的意愿啊。”

魏无伤不能理解,程纵却在听到泰康此番一语的同时,阴沉的目光路不觉闪过一抹别样般的惊色。

“怎么样大元帅,微臣说的对吗?”

“如何见得我没有想过援驰中原?”

面对泰康的询问,程纵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反而一语反问泰康怎么看透自己的心思的。闻听泰康所问,泰康仍旧只是悠然般的为之一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诸国志》,方便以后阅读诸国志第868章 一语洞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诸国志第868章 一语洞悉并对诸国志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