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自认为虽然输了骑射,可他对自己的剑术很有信心。
王翦抽出随身佩剑,持剑而立,他高声喊道:“叶先生,让我领教下你的高招!”
叶贤没有轻视王翦,而是认真地持剑抱拳道:“那叶某就不客气了!”
叶贤的话音刚落下,他的手里突兀地出现一把红色的宝剑,这一手不但惊到了王翦就连看台上的观众都议论纷纷。
叶贤的剑,从哪里来的?吕不韦眼角一突,心中一跳,他觉得要糟糕。
王翦收起了所有轻视,凝重以待,他持剑而立,气势沉雄。
骤然,王翦的身形如同山岳般跃出,与此同事军中剑法大开大合,攻势凌厉地朝叶贤攻去。
而叶贤沉静地手执利剑,随意一站,却无丝毫破绽。
王翦低喝一声,踏步抢攻,利剑带风,直劈横削,攻势如潮!
然而,叶贤的身形如同鬼魅,总是在间不容发之际轻轻避开。
叶贤的剑法来自元宗赠予他的矩子令,其中记载着墨氏剑法和墨氏心法。
这墨氏剑法时而轻灵飘逸,时而凝重如山,每每后发先至,叶贤的利剑总是能出现在最意想不到的角度,轻轻用剑背点向王翦的手腕、手肘、肩胛等要害,逼得王翦不得不回防变招,打得极其憋屈。
王翦怒吼连连,将毕生所学发挥到极致,却连叶贤的衣角都碰不到。
叶贤仿佛能预知他的一切动作,他的大脑早已计算完所有可能。
最终,叶贤抓住王翦一个猛力劈砍后的微小破绽,利剑一贴一引,一记巧劲,王翦顿觉一股无可抗拒的旋转力道传来,手中利剑脱手飞出!
而叶贤的利剑剑尖,已轻轻点在了王翦的喉结之前。
胜负已分!
全场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所有人都被这不可思议的一幕惊呆了。
吕不韦和杨泉君脸色铁青,难以置信。
叶开政和朱姬却是喜上眉梢,兴奋地差点就要手舞足蹈,好在母子俩知道吕不韦和秦国本土势力不愿意看到叶贤的胜利,两个人憋住兴奋的心情,静观其变。
叶贤收剑,躬身道:“王将军承让!将军勇武过人,叶某侥幸取胜。”
王翦愣了片刻,随即深吸一口气,抱拳躬身,心服口服道:“叶先生剑术通神,王翦输得心服口服!谢先生手下留情!”
军人崇拜强者,叶贤的实力赢得了王翦的尊重。
庄襄王大喜过望,霍然起身:“精彩!太精彩了!叶先生真乃深藏不露之国士!如此,还有谁认为叶先生不配为政儿剑术太傅?”
吕不韦和杨泉君哑口无言,面色难看至极。
叶贤却再次抱拳开口道:“大王,王翦将军乃国之栋梁,骑射兵法皆乃上上之选。臣虽侥幸胜得一招半式,然公子学业,需博采众长,臣恳请大王,任命王翦将军为公子骑射太傅,必能使公子弓马娴熟,无愧老秦人之风!”
庄襄王闻言,更是赞赏叶贤的气度:“善!叶先生言之有理!王翦听令,寡人命你为公子政骑射太傅,需尽心教导!”
王翦意外又感激地看了叶贤一眼,大声领命:“末将遵旨!必竭尽所能!”
叶贤目光扫过吕不韦所在的看台,又道:“大王,公子文治亦不可偏废。臣观客卿李斯,虽位卑而言轻,然其师从荀卿,法学精深,文章锦绣,实有大才。若能为公子文学太傅,于公子学业大有裨益。”
叶贤此举既是为叶开政寻找一位真正的能臣,也是挖吕不韦的墙角——李斯在吕不韦门下并不得志。
庄襄王正在兴头上,自是准奏:“准!李斯,即日起,你为公子政文学太傅!”
李斯愕然抬头,随即狂喜涌上心头!
李斯饱读诗书,胸怀大志,却一直郁郁不得志,今日竟得叶贤举荐,一步登天!他激动出列,扑通跪下:“臣李斯,谢大王隆恩!必肝脑涂地,以报大王、公子知遇之恩!”他看向叶贤的眼神,充满了无尽的感激。
吕不韦脸色更加难看,李斯是他门客,却被叶贤举荐获得要职,这无异于当众打他的脸!他心中对叶贤的忌惮和怨恨更深。
经此一战,叶贤一举奠定其在秦国的地位,不仅成为秦王之师,更收获了王翦的友谊和李斯的忠心,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班底。
而吕不韦的挫败感与危机感,也达到了顶点。
秦国的权力格局,悄然生变。
此后日子,叶开政上午跟随文学太傅李斯学习秦国文字、礼仪、律法和政治,表现得勤奋好学,下午,在大校场,接受叶贤和王翦的严格训练,包括剑术和骑射。
叶开政的进步很快,他的勤奋好学,懂事乖巧深得庄襄王喜爱,却害得成蟜整日被他的母亲秀丽夫人训斥,成蟜早就对叶开政积怨已久。
叶贤则凭借“公子师尊”的身份,低调地在宫中活动。
叶贤通过大脑的感知以及乌氏倮、郭氏在秦国的商业网络,开始秘密布局。
乌氏以及郭氏的资金、物资、人手悄然流入咸阳,构建着一张无形的情报与后勤网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