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马洛科夫的那番探讨,的确给了马拉申科以很大的触动和启发。
该自己争取的东西不能坐视不理,争取了不一定成功、但不争取一定会后悔。想明白了这一点的马拉申科随即付诸行动,现在能站在这里跟朱可夫说这话便是证明。
面对马拉申科的开门见山、主动开口,并不感到意外,甚至还流露出一脸“情理之中”表情的朱可夫,也就只是点了点头。
“嗯......我之前还在想,你也是时候该来找我说这事了。因为直觉告诉我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现在看来我的直觉还算是准确。”
“.......”
马拉申科继续杵在那儿不说话,等待着朱可夫接下来的话语。
话音一顿后稍事思考的朱可夫,过了有一会儿这才继续开口。
“坏消息是,统帅部目前更倾向于让你和领袖军都安定一段时间,原因相信你也能理解。”
“领袖师在柏林战役中遭遇到了不小的损失,虽然你们士气振奋、战意高昂,但人员装备上的损失总是不容忽视的,这是其一。”
“其二,你拟定清单上的人员和装备,截至目前为止也只向你们补充交付了四成。领袖军现在不是满编状态,从战术战法到新型编制架构的探索都在起步阶段,甚至还没有一个可以确认的初期成果。”
“伟大的卫国战争即将落下帷幕,即将到来的阅兵式就是我们最后一场卫国战争军事行动。你还有领袖师,在卫国战争中的评价即将完美画上句号,不论是军事任务还是政治任务你们都完成的很好,客观来讲你们确实应该得到应有的休息。”
“让休整和对未来的探索相结合,这就是统帅部目前,更倾向于让你们在可预见的下一个时间段去做的事。”
朱可夫这话听起来是和自己所希望发生的事背道而驰,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结果,不过马拉申科仍然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关键要素,并紧跟开口、语气坚定。
“但这一切还未成事实,否则就不是“倾向于”而是书面命令了。”
“并且坏消息既然先行一步,好消息也该姗姗来迟了,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元帅同志。”
马拉申科的语气很正经,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朱可夫当然也能猜到马拉申科想听什么样的答案,更想去做什么,微笑中开口的话语随即紧接而至。
“你对关键点的把握一如既往的敏锐,就和你在战场上那样。”
“不错,你说得对,这件事确实未成定数,统帅部目前也确实是停留在“倾向于”阶段,而不是最终确定。”
“牵涉到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或者说关键人,有两个,而这也是你希望听到的“好消息”。”
“.......”
马拉申科能预感到“大的要来了!”,屏住呼吸有些不敢说话、好像生怕是错过了什么似的,眼巴巴地就等着朱可夫接下来的“最终审判”。
“我和斯大林同志对“倾向于”有些许不同的意见,比如说,我认为如果领袖军能够在实战中开发并检验战法,拿那些低风险系数、但确实可以起到实践论证作用的日本人开刀,会比在训练场上照着教材空耗坦克燃料的效果更好。”
“而斯大林同志认为,如果领袖军的荣誉能锦上添花则更好,这是政治层面的,这将对我们苏联在反法希斯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起到重要的宣发促进作用。”
“如果领袖军参战,则领袖军的荣誉和战史本身,就是对苏联在反法希斯战争中莫大贡献的最好见证。”
“向西,我们粉碎了呐粹德国邪恶的心脏;向东,我们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最强大的战争集团。”
“宏观层面上讲,这是苏联;向下延伸去说,这是领袖师亲历的战史荣耀。货真价实的战果会令诋毁者更加无言以对,领袖军的荣誉将与祖国母亲的历史同在。”
“......”
显而易见,“以领袖之名”在柏林之战结束后取得的巨大宣发成功。以及马拉申科指挥着领袖师,在此战中表现出的强大无可阻挡战斗力。
这些已经让“尝到了甜头”的慈父同志,对“更大的荣誉”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和期待。
就跟朱可夫说的一样,这是基于政治层面的。
于公于私不论怎么去看,让领袖军去把日本鬼子再暴打一顿,都能取得相当的政治收益、多多益善。
至于朱可夫基于军事层面的个人看法,那就属于“跟日本人玩过,知道日本人到底几斤几两”之后,基于实际情况所得出的更加积极结论。
若是论对日本人的了解程度,红军里恐怕没人比朱可夫来的更高,至少武官层面应当是没有。
毕竟,老朱同志在军人生涯上的“平步青云”之始,那还真就得感谢你日本人用巨大量人头送出的优秀助攻。
现在的日本人是啥样,现在的红军又是啥样,再想想当年诺门罕那仗打得咋样,最终得出了怎样的认知和结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