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这一次,现役最强坦克炮已经得到了升级,不再是122炮而是红海军130舰炮上岸移植版的客观现实,也促使研发团队一步到位。不但解决了既有的问题和技术缺陷,还利用更新后的技术补丁,完成了130毫米炮用次口径脱壳穿甲弹的研制开发工作。
一旦突破技术瓶颈、哪怕是部分突破,直接套用技术做出另一种近似口径的穿甲弹出来并不是什么难事,尤其是对于苏联这样的世界一流工业强国来说更是易如反掌。
马拉申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面对着怎样的对手......
那是在六号虎式坦克的底盘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防御,尤其是战斗室正面主装甲带异常敦实厚重的德国贵物。
不是说全口径的130毫米被帽风帽穿甲弹就不够用,但为了降低可能的跳弹以及入射角不正等因素导致的未击穿概率,稳妥起见的马拉申科还是决定使用这种在柏林战役开始前,由科京亲自押送运抵的最新强力炮弹来解决战斗。
第一次亮相就要对付这么强力的目标,纵使是在战前已经亲手打了几发试射,并发现新弹确实得到了很大改进的马拉申科自己心里也有点没谱。只能寄希望于这玩意儿千万别是银枪蜡头的“靶场表演专用弹”,实战给不给力可就看接下来的这一炮了!
“一定要打出效果!草!”
喜欢钢铁苏联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钢铁苏联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