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上)

作品:颠覆晚金|作者:边郡箭手|分类:历史|更新:2019-11-24 10:30:40|字数:4536字

高俊在沂州一带进行假动作,吸引了蒙古军队主力,随即潘正率领攻击部队分路向西北进发,对济州展开钳形攻势。

初期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就像是事先预估的一样,四路大军分头出动,对济州城外的敌军形成了包夹之势,而此时敌军还没有预料到太平军的主动出击,依旧在城外扎下大营。

直到太平军先锋已经逼近了30里外的时候,在营帐中的史天泽等人才探知消息。而此时太平军派出的最远的觇骑已经远远的可以眺望见河北军的帐篷了。

计划执行到这一步,看样子太平军确实获得了很大优势,然而在先期情报上,太平军也有一个巨大失误。

就在进入发起的六个时辰前,刘伯林刚刚率领五千河东子弟来到济州大营,他们原计划在这里休息一天之后继续向沂州进发。按照铁木真的计划,如果高俊在沂州确实有所动作,那么就找个机会咬死他,如果没有动作的话,就想个办法在沂州打开突破口。

太平军对这个调动一无所知,所以他们的情报有巨大失误,敌军在济州的人数不是八千人,而是一万三千人之多。

也正因为如此,史天泽刚一听说有太平军来犯,第一反应就是全军列阵迎击。

“少将军切勿如此,我军人多,然敌军势锐,此时不可与之争锋。只能出动部分兵马,大部分人仍应谨守营盘以及城池,一旦前线有所不测,则全军固守。”刘伯林赶紧劝道。

河北军相比于太平军而言缺乏士气和训练,野外对敌肯定不能取胜,只有留在帐篷以内才能保持队伍的基本完整。

邸琮等人也同意这个方案,因而这个计划被迅速的敲定了,刘伯林亲自坐镇指挥,让各路世侯人马各自负责一段营寨,赶紧加固防御。

整个济州大营顿时金鼓大作,人马纷纷,紧急布置对太平军的防御。

至于派出去迎战的人,眼下已经成为隐性盟主的刘伯林当然不能推辞。出击3000人,刘伯林出1500,史天泽出1500。

刘黑马和史天泽两个人少年气盛,决定带兵迎战。另一路世侯王玉为之压阵——王玉手下本来就只有一个赵州,实力严重不足,在之前的梁山之战中又将自己的兵力丢了个七七八八,眼下是一个只有盔甲和佩剑的将军。但他毕竟也是老于行伍,来监督这两个青年人不要轻举妄动再好不过。

太平军的旗帜越靠越近,在营寨望楼上已经清晰可,敌军如林的旗帜。太平军行动速度很快,转瞬间就对营地展开了包夹之势,他们的步兵盔甲明亮,还携带着各类攻打营寨的武器,显然这次是有备而来,绝非误打误撞。

事实上,他们还没有忘记太平军的全部,这次钳形攻势当中一共有四路人马,靠内的两路是直接奔着营寨来的,而还有两路人马已经深深的进入营寨后方,准备在敌军垮掉之后包抄后路。

一声号响,辕门大开,河北世侯的人马也整齐而出。史天泽刘黑马两个少年将军各自手握兵器居于前列,史家和刘家的军马则分列其后,史家的旗帜是红色的,而刘家的旗帜是黄色,看上去阵营分明。

“看啊,敌军左右两边旗帜不同,看来是分属两家的人马,咱们就从他们中间狠狠的打过去好了。”看到敌军出阵,郝思文对潘正请战。

“不可如此,我想他们就是等着咱们这一手呢,一旦咱们从中进攻,很有可能遭遇他们的两面钳击。既然我们的四路大军也是从两面包夹而来,那么此时还从两面进攻,最好让他们自主的左右分开。”潘正指着对面的阵型:“他们多少也应该能估计到咱们的人数,却只派了三千人出战,很明显,这帮人不指望在野战中打败我军了,所以咱们与其考虑如何破阵,倒不如想想稍后如何破寨。”

郝思文点点头:“那我现在就去清点攻打营寨的装备,以便之后立刻发动进攻。”

“好,你快去吧。”潘正对旗手打了个手势,开始左右摇动旗帜,顿时队形变阵,太平军两只锐利的箭头分别从左右方向向敌军猛的打了出去。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没有当过兵的人,也缺乏从小的训练,太平军一直没有充足的弓箭手,以至于出现了一句顺口溜:“刀枪是好汉,弓箭是笨蛋。”

这次战斗也不例外,他们连一轮箭都没有放,直接开始了贴身肉搏。反倒是河北军从营寨各处稀稀拉拉的射了一些箭,其中不乏一些箭术高超、弓力强劲的人造成了杀伤,但大部分弓箭对于全副武装并且携带盾牌的太平军没有造成严重伤害。

两个年轻气盛的小将不会被高俊轻易吓到,各自带领人马左右迎击,两军顿时厮杀成一片。

论攻击力,太平军新兵在入伍之后,首先接受的训练就是长枪刺杀,每天清晨跑操之后,一个上午都在对着草垛上的红点练习千遍一律的动作。早就把刺杀的动作要领融化在了肌肉里,到了战场上也毫不出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颠覆晚金》,方便以后阅读颠覆晚金第五章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上)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颠覆晚金第五章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上)并对颠覆晚金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