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灾害而造成过失的,予以赦免;怙恶不悛、坚持为害的要施以刑罚。
这时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这时舜巡视,便把驩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
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
舜的所作所为,天下悦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舜在位后期,洪荒之中发生暴雨水灾,而且灾祸越来越严重。
这次倒不是龙族在兴风作浪,而是真正的天灾。
舜对此道却是不甚精通,不得已之下,便将治水重任交予人族另一位大贤,鲧。
这鲧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
鲧当初都是名满人族,是争夺人皇之位的有力人选,可惜后来他们都给挚做了大臣,结果帝尧成为人族共主后,他便被罢黜了。
鲧幼时曾淂神人传授,习得一身本事,自从接到治水之大任以后兢兢业业,劳心劳力。
然而鲧即使再强,区区一人之力,又岂可拦得住这无匹的洪灾。
即使人族聚集在一起群策群力,也扛不住这可怕的天灾。
不过……
鲧对此事还是义不容辞。
在得到帝舜的授命之后,鲧便收拾行装,会同众人一起前去治水。
鲧采取拦堵之法,利用女娲娘娘造人之后留在人族的息壤,制造堤坝、大山迫使黄河大水归位,又拦江蓄水,让百姓农业有了灌溉之源。
虽然短暂地平息了水患,但终究不是长久直接。
十年之后,水患再度爆发,而且比之前的还要凶猛,人族一时间,损失惨重,而鲧也因此被帝舜给斩首示众。
鲧死后,尸体中诞生一婴儿,便是禹。
禹在知晓自己父亲之事后,决心为父一雪前耻,平定水患,于是东奔西走,寻找治水良策。
大禹行走了不知道多少万里,心中逐渐消去了对尧舜父子的憎恨。
因为自己父亲的一时治水不利,导致了无数的百姓陷入大洪水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多少人永世隔绝。
恐怕就算尧不杀鲧,鲧也会自杀谢罪。
没有了憎恨,现在大禹只是想,将自己父亲没有完成的事情,给圆满做完,让父亲泉下有知,得以瞑目。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
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
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
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大禹一路上遇到的洪水,几乎都有水妖在作怪。
但是无需他说话,几乎每一处都有修士动手将这些水妖击杀,他就是疏通水道便可。
大禹等人来到淮水的地方,这里的洪水最为泛滥,大禹开始不断涌动的河水,肉眼可见的妖气在河水之上弥漫,大禹向身边的修士问道。
“尔等可能擒下这妖猴?”
“不能……”
感受到那通天的妖气,几乎没有人敢答应下来。
要知道。
这水中的可是混世四猴之一的赤尻马猴,别名无支祁。
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擅长控水,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
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百姓,根本不是寻常修士能够对付得了的存在……
就在大禹危难之际。
天际一道人影忽然出现,也是朝着大禹拱手道。
“奉人族三祖之命,前来协助道友,擒拿无支祁……”
随后。
这人也是出手,未见有任何动作,便是轻而易举将无支祁镇压,随后又递给了大禹一把斧头法宝。
在大禹疑惑的眼神之中,也是重新回到了祖地。
之后大禹不断疏通。
就剩下最后一节的时候,一座山挡住了流向,询问了一番知道名为绝龙山,是太古之际龙族搬来镇压水脉的,以免海水倒灌入大陆当中。
大禹看见如此,才知道了先前那修士所送斧头的用处。
大禹手持神斧,来到了绝龙山的山下,看着只有百丈的绝龙山,却还是挡住了黄河的流向,却是有些无语。
太古时期。
龙族是为了大陆考虑,搬来了绝龙山。
但是如今却是挡住了人族的生存,真是造化弄人……
此时,人族的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大军,都来到了绝龙山之下,就等着大禹的一声令下,破开大堤将黄河之水引入大海。
大禹治水成功,迎来了人族的欢庆,并且大禹的声望也升至了巅峰,人族之中无人不晓大禹之名,大禹就是整个人族的英雄,治水的英雄,让人族免去了洪灾的噩梦。
舜见到大禹治水成功,当即遵守了先前的誓言,退位然后让给了大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