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愿工作室从正式成立到今天,也不过一年光景,但背靠环球音乐这种大型公司,有着韩京和大卫这种经验丰富的老手把关,许愿本身怎么看也不是个缺钱的主儿,一次一次经历,无论从哪个方面,这已经无疑是一个成熟的团队。
这样一个团队,再面对发行新歌这种事情,绝对是驾轻就熟了。
一切都进行得非常迅速。
对一个成功的歌手来说,专业能力毋庸置疑重要,但商业价值也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这种商业价值不仅仅是代言费广告费演唱会叫座率等等,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
但如果有一天,你无意识提起某个歌手,周围不只一个朋友应和道:“哦,该死,我也爱死他了!”
“天啊,虽然我不是他粉丝,但我超想去看他演唱会。”
等等。
那么无疑,这家伙已经足够成功了。
许愿团队就在往这方向努力着,打造,或者说是见证着一个成功歌手的崛起。
所以,即使许愿各个方面充足的资金不需要她强求什么代言合作,工作室也致力于“炒热度”这种事情。
当然,相较于传统意义上对这三个字的贬义,工作室更关注正常意义上的营销。
炒作品的热度是最保险且必要的。
而靠什么撕逼或者绯闻搞热度,格局太小,对一个有野心的团队来说,这是自降身份的手段。
而许愿团队是怎么炒作品热度的呢?
自许愿新单曲将转变风格的消息一出,无论是网上或是传统纸媒,一时间出现了很多质疑声。
“继安森·斯科特转型失败后,AdaHsu也要挑战自我?”
“疑AdaHsu新单泄出,新风格一塌糊涂。”
“业内知名音乐人***评价,选择在此时转型,AdaHsu做了一个不理智的决定。”
“经调查,大部分网友都不看好AdaHsu这次转型。”
一时之间,新单还未发行,网上一片叫衰。
事实上,最开始的确出现了不少质疑声,但后面接连涌现的各种声音,其中有一部分却是工作室的手笔。
为什么?
恐怕还是因为大家对新单太过有信心,对许愿太过有信心。
既然要玩,那就玩个大的。
破釜沉舟,不破不立,今天受到的质疑声越大,新单一发行,恐怕就会有多打脸,反响就会有多热烈。
当然,与工作室的考虑完全不同,面对这么多叫衰声,粉丝恐怕就要生气了。
“???黑子表现得好像他们已经听完整首新单了一样。”
“要知道我愿姐新单可是后天才发行啊,怎么大家突然就说已经转型失败了?”
“本人安森粉都看不过去了。”
是是非非,真真假假,无论如何,都阻挡不了许愿新单的脚步。
单曲发行当天,全球不知道有多少人都等着这一刻,不知道多少双眼睛都盯着事情的走向。
“来了,来了!”
“新歌叫什么?我网不好,刷不出页面?”
“等等,我看看,是叫…《cheapthrills》”
喜欢重生星二代:我是歌手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重生星二代:我是歌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