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作品:帝王之友|作者:马桶上的小孩|分类:其他|更新:2016-07-18 17:57:49|字数:27872字

“啊……美啊。美人的美,美味的美。”萧烟清展开折扇,手指头划过纸扇边缘,稍作思考,笑着哗啦一声收好折扇,在桌案上轻轻一敲:“那今日,咱们就来讲美吧。”

下头的少年俱是有些吃惊,其中也包括了何元白。

太学的博士,制讲不说儒家经典,竟然讲起了“美”。说好听了那算是剑走偏锋,说不好听的……就是给这帮家世最顶尖的少年们,讲这种不务正业的末流东西。

萧烟清却悠悠开口。

“咱们说美,说得太多了。这个字在汉人千百年的文化里,都是用的最多的子之一。乐律、绘画可以说美,容貌、食物、服饰、房屋,都可以说美。然我曾查遍起源,却并无此字的明解,何谓美?若我于千年萌芽之地,着皮草兽衣,与我说美字,我必定说的是,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甘,既是最早的美。”

这说法,太直白了些。然萧烟清却又从金文之美字,如同带羊头装饰的巫师祭祀讲起,讲述对于直观表达“好吃”的感受,如何进化成一种活动,进而转换成文化、审美。

她娓娓道来,少年们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随意的,从史前讲起的根源,一个美字,她勾勒起了文化或者说是如今的社会形成的路子,讲起了异常漫长的从美学而来的“人化”的过程。

纵然连殷胥也心岁神往,被她的讲述方式带入漫漫长河。

“孟子·告子上言:口之於味也,有同耆焉;耳之於声也,有同听焉;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自孔孟,美之享受从来都不是要被禁止的,然也并非狂放,时代与社会在要求人们去引导、规范与建构美和享受。此乃“礼”“乐”的诞生,《仪礼》《周礼》《礼记》并非空想的制度,而是从上古殷周就有的祭礼活动的传承——”萧烟清闭上眼睛慢慢道。

刚刚是孔孟,这里是三礼。

她用一个简简单单的美字,串通起了整个国子监最高学府主修课程的大中小经的起源与发展。少年们读书还少,随着她的脚步,如今正迈入先汉尊儒时代,讲起如何从礼开始了为了“正”政治之“得失”,君臣、内外关系正在如何演变。

少年们是不明觉厉,何元白却是抚膺长叹,仰头望屋内横梁,心中震动到了极点。

他心里头忽地生出四个字来:高山仰止。

十年。她失去的仅仅是一点年轻的姿态,得到的却是如今的学才与成就,萧烟清并非惊世之才,她只善于钻研,耐住枯燥,沉静下心做好眼前的事情,专注到极致。这十年她迁往建康过得不太好,却比前几十年更专注,今日寥寥几语,他已知她得到了绝不可与当年相比的成就。

而这十年,他除了在洛阳的国子监收获了名声,不断的写着辞藻惊艳的豪气诗歌,多了一群追逐他的诗迷,却仿佛在学问的领域里不进反退了。

何元白想了很多很多能见着她以后,用来做谈资的话题,还想着如何劝她在国子监发展,不要再回建康那偏僻的小书院了,种种言语,如今却一口气都提不上来。

泽很敏感,看到何元白神态不对,立刻转过头去,却看到何元白改抱膝坐地,埋下头去,肩膀抖动着几分。

萧烟清却讲的很投入,她面上挂着浅浅的笑意,说起了由美学诞生的礼,又如何诞生了人性的自觉、讲述道德与生命。话题入的深了,却捡用了许许多多少年们烂熟于心的《论语》中的语句来补充说明。

何元白将头埋得更低了。

他几乎不能忍受某种内心的煎熬,猛然起身,纵然失礼他也要离开之时,忽地萧烟清看清了一个身影要离开,还以为是哪家坐不住的世家学生,连忙道:“哎,别走别走,再有几句,再有几句就讲完了!我废话不多——”

何元白的身高,也看起来跟个少年似的,他止住脚步,看着下头几十个孩子的目光都投在了他那张羞愧到泛白的脸上,僵在了原地。

“一会儿到时间的时候,他们会来查人数的,多一个也让我有点面子啊。”萧烟清双手合十恳求道:“你就再坐一会儿。”

众少年又目送着他们那位何先生面色一沉坐回了原地。

萧烟清果然再讲了几句就戛然而止。制讲的时间是一定的,少年们听的恋恋不舍,那追溯的长河仿佛还流淌在屋脊之上,他们心头品着那重重洗涤,却也不得不拜谢萧先生,准备离开去上午后的课业了。

萧烟清显然也讲的很快乐,全程没有喝几口水,这会儿才恋恋不舍对他们挥手道:“你们赶紧回去吧,刚刚一开始的时候说话的那个人是弘文馆的先生么?可否过来在名簿上签下名字,毕竟领了这么多弘文馆的生员过来……”

何元白:?!她态度如此疏离——见了他都只称作是“弘文馆的先生”么?

何元白面如死灰的走到靠近台子的位置打算接过名簿,卷起宽袖站在台子边递过来的萧烟清却脚下一滑,在台子上没有站稳,一个趔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帝王之友》,方便以后阅读帝王之友43.¥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帝王之友43.¥并对帝王之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