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二章

作品:三国之梦魇|作者:一而再而三|分类:游戏|更新:2018-12-24 02:18:08|字数:8136字

“公达又何必明知故问?”

“那文若打算投奔何人?”

荀彧还没开口,就听荀攸又道:“文若暂且别说,让我猜一猜。”

闻言,荀彧也就没有开口。

然后他就听荀攸说道:“如今天下,局势已经渐渐明朗。有机会成就一番大业的,也无非就那么几位。”

“幽州公孙,冀州袁绍,兖州刘玄德、曹孟德,豫州袁术,徐州陶谦,荆州刘表,扬州刘繇,益州刘焉,以及司空,不知这一点我说的可对?”

荀彧点了点头,算是赞同了荀攸的观点。

荀攸轻轻一笑:“幽州公孙,虽然在常年与胡人的作战中练就了一支精兵,但是此人好断无谋,兼与幽州牧不合,难成大事。”

“冀州袁绍,文若刚从那里回来,情况如何便无需我多说,再者友若眼下却是在袁本初那里,我也就不多费口舌了。”

“豫州袁术,勇而无断,纵然有汝南袁家的底蕴,但最多兴盛一时,最终怕是难成大事。”

“徐州陶谦,昔日英豪,但如今已经垂垂老矣。”

“益州刘焉,虽有益州天险,但成也天险,败也天险,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扬州刘繇,自顾且不暇,何论其他?”

“荆州刘表,虽然坐拥荆襄之地,但是刘景升为人『性』多疑忌,且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

“如此一来,除了司空之外,能入文若眼中的,恐怕就只剩下兖州刘玄德与曹孟德二人了吧?”

荀攸一番话说下来,荀彧只是静静听着,没有反驳,也没有赞同。

他只是问道:“那公达你觉得,我是要投刘玄德,还是曹孟德?”

荀攸笑了笑,一本正经的分析道:“刘玄德占据东郡,麾下精兵良将皆是不缺,甚至就连北军残部也被刘玄德收入麾下,可以说,虽然刘玄德占地不多,但是根基却是无比稳固,若论麾下大军战力,能稳压刘玄德一头的,恐怕寥寥无几。而相较于刘玄德,曹孟德虽然也算是根基稳固,麾下也不缺良将,但是却是有将无兵,麾下士卒基本上都是新兵,根本没有经历过几次大战。更何况,刘玄德还是汉室宗亲。因此,虽然这两人皆有明主之姿,但是论条件,刘玄德却是要比曹孟德好上太多。因此......”

荀攸顿了顿:“文若你会选择曹孟德。”

“哦。”荀彧淡淡的应了一声,不过随即便反应过来有些不对。

“你说的是曹孟德而不是刘玄德?”

看着荀彧难得『露』出的讶『色』,荀攸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点了点头。

荀彧:......

所以说,你分析一大堆刘玄德的优点,到底是为了什么?

轻轻一叹,荀彧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公达,此番你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呐。”

然而,这下子却轮到荀攸惊讶了。

“文若,你不会真的是想要投奔曹孟德吧?”

“嗯?”荀彧皱了皱眉:“公达既然已经猜中了我的心思,又何必再问?”

谁知,荀攸却是摇了摇头,似是有些感慨:“文若这话却是猜错了。其实,我本以为你是要投奔那刘玄德的。”

“我知道文若心系汉室,那刘玄德又是汉室宗亲,因此,于情于理,那刘玄德对于文若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公达你方才猜的是曹孟德。”荀彧眉头皱的更深了。

荀攸摇了摇头:“猜中文若心思的不是我,是司空。”

荀彧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抹精芒:“楚子玉?”

荀攸点了点头。

荀彧沉默了。

良久,荀彧方才开口道:“他可曾解释原因?”

荀攸看了荀彧一眼,眼中犹自带着一丝难以置信:“司空说,正是因为刘玄德乃是汉室宗亲,所以文若才会弃之而选择曹孟德。文若与其说是心怀汉室,倒不如说是心系天子,而刘玄德若是平定天下,以其汉室宗亲的身份,取天子而代之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这恰恰是文若你所不能容忍的。至于曹孟德,虽然相较于刘玄德有着诸般劣势,但是现在曹孟德却仍是天下各路诸侯中少有的忠于汉室之臣,毕竟,当初追击董卓的,仅有他与刘玄德二人罢了。因此,曹孟德与文若,可以说是志同道合。因此,文若会选择曹孟德。”

“文若,你当真是这么想的吗?”

即使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是荀攸仍有一丝震撼。

毕竟,荀彧的这种想法,实在是太难以置信了。

忠于汉室就罢了,问题是忠于天子?

荀攸可以肯定荀彧和现在的天子刘协并没有过任何的接触。

所以说这种奇葩的思想到底是哪来的?

荀攸可以肯定,现在天下间,忠于汉室的人可能还有很多,但是将忠于汉室局限到忠于天子上的,或许只有荀彧这么一个奇葩了。

然后他就听到荀彧道:“既然如此,他为何还要让公达你来说我?他应该明白,我是不可能随你去长安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之梦魇》,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梦魇第两百四十二章 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之梦魇第两百四十二章 并对三国之梦魇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