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坚城之困

作品: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作者:天地上无极|分类:历史|更新:2025-11-27 07:06:24|字数:4556字

合肥城下,魏军大营连绵,旌旗招展,却弥漫着一股难以驱散的挫败与焦躁之气。

连日来的猛烈攻城,如同惊涛拍岸,看似声势浩大,却在合肥这座坚城之下撞得粉碎。

成济站在中军大帐前,远眺着那座浴血多日却岿然不动的城池。

城墙上下,血迹斑斑,破损的云梯、燃烧的攻城车残骸以及未来得及收拾的双方士卒遗体,无声地诉说着战斗的惨烈。空气中混杂着血腥、硝烟和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

“鸣金,收兵。”成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疲惫,下达了今日也是连续多日强攻后的又一次撤退命令。

呜咽的金钲声响起,潮水般涌向合肥城墙的魏军士兵如释重负又心有不甘地退了下来。

又有数百儿郎,永远倒在了那片死亡地带。

回到大帐,将领们鱼贯而入,个个甲胄染血,面带惭色。营中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将军,丁奉那老贼守得滴水不漏,我军几次登城,皆被其亲率精锐杀退……”一名脸上带着刀疤的将领闷声汇报,语气中充满了不甘。

另一员将领补充道:“我军伤亡已逾三千,士气有所跌落。而城中守军凭借坚城,损耗远小于我军。”

成济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的军事地图上划过合肥的位置。

他知道将领们说的是事实。

丁奉,这位东吴宿将,用兵老辣,防守起来更是稳如磐石。

他充分利用了合肥城高池深的特点,配以充足的守城器械和严密的组织,让魏军的每一次进攻都付出了惨血的代价。

自己甚至亲自抵近指挥,冒着箭矢擂石,试图寻找守军破绽,几次眼见士兵们舍生忘死攀上城头,却又被丁奉及时调动的预备队狠狠压了回来。

那面“丁”字将旗,仿佛成了魏军难以逾越的屏障。

强行攻城,此路已显不通。

“暂停全军强攻,各营退后休整,救治伤员,加固营垒,严防敌军偷袭。”成济最终下令,声音恢复了惯有的冷静,但麾下将领都能听出其中蕴含的沉重。

“诺!”众将领命,带着复杂的心情退出大帐。

帐内只剩下成济一人,烛火将他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摇曳不定。他踱步到地图前,目光死死钉在“合肥”二字之上。

“合肥……合肥……”他低声咀嚼着这个名字,脑海中飞速运转,试图从穿越前所知的浩如烟海的军事战例、谋略典故中,寻找一丝破局的灵感。

火攻?合肥城内水源充足,建筑布局并非紧密相连,丁奉岂会不防?

地道?地质情况不明,工程浩大耗时,且动静难以隐瞒。

断粮围困?这正是成济最不愿采取的方案,他耗不起这个时间。

一想到时间,成济的心便猛地一沉。

他转身走到另一幅更大的天下舆图前,目光扫向荆州方向。

“陆抗……”

虽然他在襄阳取得了大捷,重创了东吴水师主力,逼得陆抗退守江陵。

但东吴经营长江数十年,水师根基深厚,襄阳之败虽伤筋动骨,却绝非全军覆没。

陆抗麾下,定然还有相当数量的战船和水军。

此人乃陆逊之子,深谙韬略,坚韧不拔,绝非庸碌之辈。

若自己在合肥城下迁延日久,师老兵疲,消息传至江陵,陆抗会作何选择?

他很可能不会坐视合肥陷落。

一旦他整合残余水师,沿江而下,驰援合肥,甚至与丁奉内外夹击……那局面将急转直下,自己这支深入敌境的孤军,恐有覆灭之危。

“必须速决!”成济一拳轻轻砸在案几上,震得灯盏晃动。

“但如何速决?”

他闭上眼,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将纷乱的思绪一一梳理。

强攻损失太大,不可取。

长期围困,时间不允许,风险更高。

诱敌出战?丁奉老成持重,深知守城优势,绝不会轻易出城浪战。

分化离间?合肥城内军民在丁奉统领下,目前看来上下齐心,短时间内难以找到突破口。

一条条可能的路在脑中浮现,又被现实的条件一一否决。

成济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棘手,穿越以来,他凭借对历史的先知和超越时代的见识,屡破强敌,似乎无往不利。

但此刻,在面对丁奉这样一位经验丰富、意志坚定的防守大师时,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战争的残酷并非总能靠“奇谋”轻易化解。

帐外传来巡夜士兵规律更梆声,已是深夜。

成济却毫无睡意,他就这样站在地图前,如同雕塑。

烛火噼啪,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和深邃的眼眸,那里面仿佛有万千思绪在碰撞、在激荡。

他想起了历史上的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那是野战破敌的辉煌。

而如今,他要面对的是攻坚。

他想起了吕蒙白衣渡江袭荆州,那是谋略与诡计的极致。

但丁奉不是关羽,合肥也不是疏于防备的荆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方便以后阅读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第168章 坚城之困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第168章 坚城之困并对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