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吴人的算盘

作品: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作者:天地上无极|分类:历史|更新:2025-11-27 07:06:16|字数:4588字

建业的吴宫之中,关于北境防务的争论已持续了数日。

最终,在丞相濮阳兴的主持下,一套看似完美的防御方案被确定下来,并很快以吴主孙休的名义发往各地。

这份战略部署的核心,正是基于东吴最为倚仗的水军优势。

正如成济所预料的那般,吴国上下对自家水师的信心几乎到了盲目的地步。

“襄阳城三面环水,汉水便是其天然屏障。”濮阳兴在朝会上侃侃而谈,手指在地图上划过汉水流域。

“魏军若想攻襄阳,必先渡汉水。而我东吴水师纵横长江,天下无敌,岂是北方军队所能抗衡?只需加强水军,便可将魏军阻于汉水之北!”

大将军丁奉虽觉此议有些轻敌,但考虑到国力与现实的兵力分配,也并未强烈反对。

毕竟,东吴国力有限,常备兵力不过二十余万,还要分守漫长江防,面对北方强大的魏国,集中力量防守重点本就是无奈之举。

最终决议形成:将水军主力,包括大型楼船、艨艟斗舰以及经验最丰富的水卒,尽数调拨给镇军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的陆抗,令其坐镇襄阳,依托汉水天险,构建以水师为核心的防御体系。

与此同时,将步军主力配属给大将军丁奉,令其镇守合肥。

朝议认为,合肥地处江淮之间,虽也有施水、淝水等水系,但水网远不及襄阳所在的汉水流域发达、开阔,更利于魏国发挥其步骑优势。

且合肥乃北上中原的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一旦有失,不仅北伐无望,建业亦将直接暴露在魏军兵锋之下,必须用重兵固守。

诏令很快便送达了襄阳。

襄阳,陆抗接过诏书,仔细阅读后,沉默良久。

他身形挺拔,面容清癯,虽年仅三十余岁,眉宇间却已有了与其父陆逊相似的沉稳与忧思。

“将军,陛下如此安排,正合我襄阳防务之需啊!”部将面带喜色地说道。

“有了这批水师精锐,汉水便真成了铜墙铁壁,看那魏军如何飞渡!”

另一将领也附和:“是啊将军,我军水师之利,天下无双。魏军若敢来犯,必让他们葬身鱼腹!”

陆抗缓缓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目光扫过襄阳周边错综复杂的水系与山川。

作为东吴最顶尖的统帅之一,他自然清楚水师的重要性,也感激建业方面对襄阳防务的加强。

诏令中的安排,从纸面上看,确实符合常理,甚至可称得上是当前条件下最优的配置。

襄阳城北临汉水,东北有淯水汇入,西南有檀溪、襄水等水系环绕,确是三面环水。

若要攻打襄阳核心城垣,渡河作战几乎是唯一选择。

以东吴水师的实力,控制汉水水面,阻断魏军渡河,理论上万无一失。

而且,襄阳并非孤城,其南面便是东吴在荆州的核心重镇江陵,水陆通道顺畅,援军和物资可以快速抵达。

只要水师能确保汉水控制权,襄阳似乎稳如泰山。

“诸位所言,确有道理。”陆抗的声音平静,听不出太多喜悦。

“陛下与丞相厚恩,调拨精锐水师,我等自当竭尽全力,保境安民。”

他话锋微转,手指无意识地在地图上襄阳以北的区域轻轻划动:“只是……魏主曹髦并非庸主,那成济更是智计百出,用兵往往出人意料。他们若真有意南下,会仅仅选择强渡汉水这一条路吗?”

他抬起头,看向麾下众将:“我军水师固然精锐,然战舰再利,亦不能上岸。若魏军避我水师锋芒,不从汉水正面来攻,又如之奈何?”

此言一出,厅中原本热烈的气氛稍稍冷却。

部将沉吟道:“将军是担心魏军迂回?可襄阳西、南两面皆为我控,东面是广阔的沼泽水网,亦不利大军行进。魏军步骑若想绕过汉水天险,谈何容易?”

“不容易,并非不可能。”陆抗的目光变得深邃。

“用兵之道,正奇相合。魏军若只知正面强攻,反不足虑。吾所忧者,正是他们不行常理之举。”

他顿了顿,又道:“况且,我军兵力终究有限。陛下将步军主力配给了丁奉将军镇守合肥,亦是出于全局考量。合肥直面魏国中原腹地,压力巨大,确需重兵。只是……”

只是什么,陆抗没有明说。

但众将都明白,能争取到水师的加强,已属不易,若再要求更多的步军,不仅不现实,还可能引来不必要的猜忌。

这种内部的牵制,常常让陆抗这等有志于北伐的将领感到束手束脚。他知道,孙休和濮阳兴的部署,已是平衡了各方利益和现实威胁后的结果,他无法要求更多。

“罢了。”陆抗挥散心中的一丝无奈,语气重新变得坚定。

“既受国恩,守土有责。传我将令!”

“末将在!”众将肃然。

“水师各营,即日起加大巡弋力度!以襄阳为中心,白日旌旗相望,夜里火把相连,务必确保汉水控制权,绝不容魏军一舟一筏渡过汉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方便以后阅读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第146章 吴人的算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第146章 吴人的算盘并对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