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銮驾的尘埃尚未落定,成济已转身面向校场上黑压压的将士。
甲胄上的血痕未干,眼神却已锐利如鹰。
“擂鼓!聚将!”成济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战鼓隆隆,如雷鸣般滚过军营。
各级将领匆忙集结,许多人脸上还带着惊疑不定的神色。
短短一日之内,局势天翻地覆,这些久经沙场的武官们也感到无所适从。
成济登上点将台,目光如刀锋般扫过全场:“奉陛下旨意,本将现总领京城防务。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诸将听令——”
他抽出令箭,语速快而清晰:
“第一营即刻接管武库,清点所有兵器甲胄,没有我的手令,一兵一刃不得出库!”
“第二营分守粮仓,任何人靠近格杀勿论!”
“第三营控制所有城门,即日起洛阳许进不许出!”
“第四营分守各重要官署,没有陛下手谕或我的将令,任何人不得擅入!”
“其余各营原地待命,没有我的手令,擅自调动者以谋反论处!”
一连串命令如疾风骤雨,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将领们面面相觑,有人欲言又止,但在成济冷厉的目光下,终究无人敢提出异议。
“还等什么?”成济厉声道。
“即刻行动!”
军令如山,各营立即开拔。成济又唤来李昭等心腹,低声吩咐:“你带一队人马,持我手令更换皇宫禁卫。凡是贾充旧部,一律扣押审问。记住,要快,要悄无声息。”
李昭心领神会:“将军放心,属下明白轻重。”
夜幕缓缓降临,洛阳城中却暗流涌动。
成济站在点将台上,远眺着这座千年古都。
灯火渐次亮起,看似平静的街巷中,正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变革。
“将军,武库已顺利接管。”一名偏将前来禀报。
“守库官试图反抗,已被当场格杀。现已清点完毕,共有铠甲三万领,刀枪兵器五万余件,弓弩...”
成济抬手打断:“详细数目稍后报来。立即将最好装备配发给今日护驾有功的将士,特别是首先随我反正的那些人。”
“是!”偏将领命而去。
不久,又有人来报:“粮仓均已控制,守军未见抵抗。”
“各城门已关闭,已加派双倍兵力守卫。”
“官署区已被封锁,各衙官员被告知暂缓办公。”
一个个消息传来,成济心中的石头稍稍落地。
但他知道,最关键的环节才刚刚开始。
“传令下去,”成济对亲兵道。
“全军戒备,所有将士衣不卸甲,刀不离手。巡逻队加倍,但凡有形迹可疑者,立即扣押审问!”
他特别强调:“严密封锁消息,特别是司马昭的死讯。若有胆敢泄露者,立斩不赦!所有信使一律扣押,所有飞鸽尽数射落!”
“将军,”一个参谋小心翼翼地问。
“如此大动干戈,恐怕会引起百姓恐慌...”
成济冷冷道:“非常之时,当用重典。暂时的恐慌,好过永久的动乱。”
他走到军事地图前,手指点着洛阳周边的几个驻军点:“这些地方的守将多是司马氏亲信。一旦他们得知消息,必会反扑。我们必须抢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彻底控制京城。”
成济下令:“立即派人持陛下手谕和我的将令,前往各营宣读圣旨。若肯听令,许以高官厚禄;若敢抗命...”他做了个斩杀的手势。
夜色渐深,成济却毫无睡意。
他巡视各营,亲自检查防务。
所到之处,将士无不肃然起敬,这位昨日还是司马昭心腹的将军,今日却以铁腕手段掌控全局,其雷厉风行的作风让人敬畏。
“将军,皇宫禁卫已更换完毕。”李昭前来复命。
“共扣押贾充旧部一百二十七人,均已关押候审,现在守护皇宫的都是我们的心腹。”
成济点头:“做得很好。陛下安全至关重要,万万不可大意。”
他望向皇宫方向,心中稍安。
控制皇宫、武库、粮仓、城门,这四步完成,京城就算基本掌控了。
然而他清楚,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司马昭虽死,但其党羽仍在朝中,各地还有司马氏族人掌兵。
一旦他们得到消息,必然反扑。
“传令各营主将,即刻来中军帐议事。”成济吩咐道。
“是时候整顿兵马,准备迎战了。”
中军帐内,烛火通明。
成济站在军事地图前,对各营主将部署防务。
将领们纷纷领命,没有人敢质疑这位新统帅的权威。
成济今日的表现已经证明,他不仅敢于冒险,更有掌控大局的能力。
部署完毕,成济单独留下李昭:“有件事要你亲自去办。”
“将军请吩咐。”
“司马昭虽死,但他的几个儿子还在府中。你带一队可靠的人,将他们...”成济没有说下去,但眼神说明了一切。
李昭心中一凛,但立即领命:“属下明白。绝不会留下后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