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顺江而上

作品:明末:铁血山河|作者:自律的孤猫|分类:历史|更新:2025-11-27 07:30:24|字数:8722字

江水蜿蜒,两岸山势渐趋陡峭。

袁象率领的三十余艘战船,暂解决重庆困局之后。

于十一月十一日开始,迅速沿着嘉陵江溯流北上,一路上航程还算顺利。

嘉陵江上的清军船只,知道厉害,纷纷避让躲避,不敢当臂挡车

风帆饱涨,桨橹齐动,船队在这条连接川北与重庆的生命水道上,划开道道波纹。

航行这几日,袁象与长江水师副统领许万才两人常常对坐。

两人探讨着“围魏救赵”之策,与各种可能性的突发情况预演。

“古人曾有言,用兵如水,避实击虚。”

许万才指着地图上标注着清军重兵符号的保宁府。

“李国英的主力在此,重庆坚城在此,皆是‘实’。”

“我等北上,便是要找到那个‘虚’点,一击之下,迫使其回援,重庆之围自解。”

袁象虽是一直都是在陆地上战斗,但是他对水战亦抱有极大的学习热情。

他深知此行成败系于水师,因此虚心求教:

“许将军,依你之见,这‘虚’点何在?保宁虽是李国英必救之处,但城高池深,恐难骤下。”

许万才沉吟片刻,手指在保宁周边滑动:

“未必非要强攻保宁。断其粮道,焚其辎重,袭扰其援军必经之路,甚至佯攻其侧翼重镇。”

“如顺庆(今南充),皆可收围魏救赵之效。”

“关键在于……快与诡,要让李国英摸不清我等真正意图,如水中游鱼,滑不留手。”

许万才自投靠邓名以来,深知水师乃未来争霸长江乃至东南的关键。

他这两个多月来,一直倾注心血,勤练水军,钻研水文,改良战法,如今终于有机会独当一面。

执行如此重要的战略任务,因此格外认真,事事力求缜密。

一路行来,袁象也趁机向这位水师宿将请教,学到了不少水战精髓。

许万才虽然不是四川人,但是他对于水文地图却很熟悉。

他翻看关于嘉陵江的水文图时,很快就大概掌握了要诀。

他也不藏私,结合眼前航道,倾囊相授。

“袁将军请看,”

一次经过一段看似平缓的江面时,许万才示意袁象观察水流。

“此处江面开阔,水流却看似滞涩,水下必有暗沙积聚。”

“大船行此,需贴左岸深水线,避开右岸那片看似水草丰茂之处,那里最易搁浅。”

他随即下令舵手调整方向,船队安然通过。

事后派小艇探测,果然右岸水下是一片绵延的浅滩。

又有一次,在通过一处名为“剪刀峡”的险要河道时。

两岸山崖陡立,江心矗立一巨大礁石,将水流一分为二,漩涡暗生。

许万才仔细观察水纹,解释道:

“此乃‘分水礁’,看似左道宽阔,实则水下有暗桩,是古人凿渠遗留;”

“右道狭窄,水流湍急,却是天然深槽。”

“需借右道水流之力,同时以尾舵抵消其冲向礁石之势,方得通过。”

他随即亲自指挥旗舰,掌舵的水手在其号令下。

于箭不容发之际操控战舰,险险擦着礁石边缘,驶过了这段险路。

袁象在旁看得分明,深感水战之精妙,丝毫不逊于陆上争锋。

嘉陵江上游的水情,远比他们预想的更为复杂多变。

尽管有许万才这样的水师老手坐镇,船队仍数次遭遇险情。

第四日午后,一艘满载粮秣的辎重船,因掌舵水手对湾流判断失误。

未能及时借上主流推力,船速骤减,瞬间被暗流推向岸边浅滩。

只听得“嘎吱”一声闷响,船头猛地一顿,整个船身剧烈震动,赫然搁浅!

“停止前进!各船戒备!”

许万才临危不乱,立刻下令。

他迅速派出数艘轻捷的走舸,从不同方向抛掷缆绳,试图将那艘搁浅的辎重船拖拽出来。

同时,命令其他船只利用船桨和竹篙,小心翼翼地调整位置。

避免在狭窄河道中发生碰撞。

“此处看似水流平缓,实则水下是逐年淤积的卵石滩,最是吃船。”

许万才一边指挥,一边对袁象解释,“

需得借助水流涨势,配合人力拖拽,不可蛮干。”

众人合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直到江水在傍晚微微上涨些许。

才终于将那艘沉重的辎重船拉回深水区。

经此一遭,船队行进更加谨慎,也让大家对嘉陵江上游的“脾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到了第五天,船队已然逼近南充(顺庆府)外围河段。

站在船头的许万才,观察着江面和水势,眉头彻底拧成了一个结。

他命水手多次测量水深,脸色越来越凝重。

“袁将军,”

他找到正在研究地图的袁象,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

“情况不妙。前方已近南充青居镇,此段嘉陵江,素有‘七十二滩脚不干’之说,滩多水浅,礁石密布。”

“据测量和老夫观察,水位比预想中又下降了不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铁血山河》,方便以后阅读明末:铁血山河第153章 顺江而上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铁血山河第153章 顺江而上并对明末:铁血山河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