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汉阳新厂

作品:明末:铁血山河|作者:自律的孤猫|分类:历史|更新:2025-11-27 07:29:08|字数:8598字

两人听的云里雾里,但是那个年轻学徒匠人却满眼放光。

仿佛一道全新的门户在脑海中豁然开启。

良久,杜老猛地抬起头,

眼中迸发出工匠见到全新可能时的炽热光芒:

“军门妙想!小老儿觉得,或可一试!”

“虽耗工耗料,前所未有,但若成了,这江上,便是咱们的天下!”

“好!”邓名抚掌。

“那就由你牵头,选人、用料,尽管去试,所需一切,”

“直接报与熊局总调拨。不必怕失败,只怕不敢想!”

-

离开了船坞,邓名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火器局。

这里的气氛同样火热,锤击铁胚与打磨炮管的声音不绝于耳。

卡特琳娜提供的泰西新式火炮样品已被拆解研究,图纸铺满了长案。

邓名拿起一块还带着余温的铸件,对督管的官员沉声道:

“仿造要快,但更要精!不仅要造出城防用的重炮,更要想着如何小型化。”

“将来,我们要把这些火炮架设在战船上,让我们的水师拥有劈波斩浪的利齿;”

“也要造出能用骡马拖曳的野战轻炮,让陆军在野战中也能拥有摧坚破垒的雷霆!”

他的话语斩钉截铁,为火器局指明了方向—水陆并进,巨细无遗。

所有人都明白,军门所要的。

是一支无论江河还是陆地,都能以绝对优势火力主宰战场的强军。

这水师与火器,便是他撬动整个天下大势的两根最有力的杠杆。

随后,他似乎想起一事。

于是让火器局扩大人手,广招工匠,并尽快在汉阳设立新厂。

此言一出,众人皆一呆。

随后众人领命,但一位负责营造的官员却面露难色,迟疑地开口:

“军门,下官有一事不明。论及工匠、物料与基础,武昌皆优于汉阳。”

“为何此次设立新厂,您为何要选在汉阳江北之地?此举颇费周章啊。”

此言一出,周围几位属官也微微点头,显然对此决定同样心存疑惑。

邓名闻言,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神秘笑意。

他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踱步到窗前,目光投向北方那广袤的天际。

他沉默了片刻,仿佛在权衡着什么,随后转过身。

意味深长的口吻说道:

“你们的考量,不无道理。但眼光需放得更长远些。”

他抬手,虚指北方。

“汉阳在江北,而武昌在江南。”

“他日王师北伐,数以万计的火炮、弹丸。”

“若在武昌制造,则需先横渡大江,方能北上。”

“一道天堑,便是千难万难,会耗费多少时日,平添多少风险?”

他环视众人,语气变得坚定:

“将新厂置于汉阳,产出之军械,便可直接装车北运,省却了这渡江的周折。”

“此中节省的物力与时间,岂是初期营造多费些周章可比?”

这个理由听起来务实而富有远见。

众官员闻言,虽觉其中似乎还有未尽之意,但一时也找不出反驳之理,只得纷纷拱手:

“军门深谋远虑,我等不及。”

邓名微微颔首,不再多言。

-

接下来的日子,幕府初创。

城中百废待兴,邓名更忙的无片刻清闲了。

武汉三镇大捷、洪承畴的毙命、乌真超哈的归降!

选锋擂台招贤,幕府新政初开!更有邓名的:

“耕者有其田,人人皆得其食”那句承诺。

消息如风四散。

四方流民、心向大明之士,闻讯如潮,纷纷涌向武汉三镇。

而湖广其他府镇及周边清军,则是军心浮动,惶惶不可终日。

整天龟缩城内,不敢轻举妄动。

-

荆州府东城门。

城墙垛口后,几个绿营兵缩着脖子,目光在城外交错。

近处官道上,一队马车里面,身着装饰华贵的旗装妇人和正抱紧钱匣的包衣奴才正坐在其中。

此刻他们正焦急地驶出城门。

而马车里隐隐的有些阵阵啜泣与催促。

“嘿,瞧见没?又去了一拨去赎人的八旗婆子!那马车,啧啧,够咱兄弟吃半年了!”

他努努嘴,指向官道上的车队。

“嘘,小声点,可别被那帮八旗老爷们听到。小心你小命不保。”

而更远处,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三五成群、扶老携幼的流民身影,朝着东北方向走去。

有的推着吱呀作响的独轮车,挑着破旧家当,背着瘦弱孩童。

一个满脸风霜的老兵油子,背靠着冰冷的城砖,眯着眼,声音带着难以置信:

“张二富,你看那些泥腿子才是真狠呐!”

“从咱荆州府到汉阳镇,少说三四百里!拖家带口,就靠两条腿走?”

“这路上估摸着树皮都要啃光了!”

旁边叫张二富的老兵油子吐了口唾沫,眼神复杂地摇摇头:

“三四百里?哼,我看不止!怕是有五百里路,汉阳镇到武昌府,还得过长江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铁血山河》,方便以后阅读明末:铁血山河第15章 汉阳新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铁血山河第15章 汉阳新厂并对明末:铁血山河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