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晨露还沾在桃树苗的叶片上,林薇就扛着捆竹条往北坡走。
陆衍跟在后面,肩上扛着块旧木板——是上次修农具维修点剩下的,正好用来搭鸡棚的顶。
军绿色家常褂子被风掀起一角,他走得稳当,腰杆挺得笔直,再没有以前扶腰慢行的模样,偶尔还会伸手帮林薇托一下竹条:“小心点,竹条尖儿刮手。”
“知道啦。”林薇回头笑,从布包里掏出张图纸——是系统奖励的“生态鸡棚示意图”,她昨晚用铅笔描了遍,标注着“通风口高度”“栖架间距”,一目了然。
刚走到选好的鸡棚位置,就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强子背着个竹筐跑过来,筐里装着他自己编的竹笼:“林姐!衍哥!我来帮忙搭鸡棚!我娘说,这竹笼能装鸡苗,透气!”
王翠花跟在后面,手里拎着个布包,里面是刚蒸的红薯:“你们忙,我……我给你们送点吃的,垫垫肚子。”
她把布包往石头上放,眼神落在图纸上,忍不住问:“这鸡棚要搭多高?我家以前养过鸡,棚子矮了容易受潮。”
“三尺高,留两排通风口。”林薇指着图纸,“您说得对,江南雨水多,得防着潮。”
陆衍已经拿起锤子,开始钉木板框架,动作利落,每敲一锤都稳准狠——腰伤好透了,干活也有了劲,以前钉两根钉子就要歇会儿,现在连续钉十几根都面不改色。
强子跟着递钉子,眼睛盯着木板:“衍哥,这木板有点潮,会不会发霉啊?”
林薇早有准备,从布包里掏出个小瓷瓶,里面装着系统兑换的“防腐木处理剂”:“这是托农机厂王厂长要的‘木材防蛀水’,擦在木板上,既能防蛀又能防潮。”
她倒出点在布上,递给陆衍,两人一人擦一面木板,指尖偶尔碰到,都忍不住笑。
晌午时分,李桂香挎着篮子来送午饭,里面是热乎乎的玉米饼和炒青菜:“歇会儿吃吧!我刚从地里摘的青菜,嫩得很!”
大家围坐在石头上吃饭,强子啃着玉米饼,含糊不清地说:“林姐,等鸡棚搭好,咱们养多少只鸡啊?能不能让我来喂?”
“先养二十只,你要是想喂,就每天来帮忙,到时候给你留两个鸡蛋。”
林薇笑着说,陆衍帮她夹了筷青菜:“多吃点,下午还要钉栖架。”王翠花看着这场景,悄悄把布包里剩下的红薯往林薇那边推了推——以前总想着占便宜,现在见林薇真心待强子,心里也热乎起来。
下午的太阳有点晒,陆衍搭栖架时,林薇就站在旁边递竹条,偶尔帮他擦汗。
强子学着编鸡笼门,虽然编得歪歪扭扭,却格外认真。
王翠花没走,帮着清理鸡棚周围的杂草,嘴里念叨:“以后鸡粪能当肥料,给桃树苗施肥正好,省得买化肥。”林薇点头:“您说得对,以后咱们就搞循环种养殖,鸡粪肥树,树叶落了喂鸡。”
夕阳西下时,鸡棚终于搭好了。竹制的框架,木板顶,通风口留得正好,里面钉着两排栖架,强子编的竹笼门挂在门口,虽不精致却结实。
陆衍把提前买的二十只小鸡苗放进棚里,黄绒绒的小家伙挤在一起,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林薇蹲在棚边,撒了把碎米,看着小鸡苗啄食,眼里满是笑意。
系统面板弹出提示:【生态鸡棚建成,奖励“生态养鸡手册”×1,有机饲料配方×1,积分250。】
“以后每天早上来喂鸡,傍晚来收蛋。”林薇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等桃子熟了,咱们还能做桃干,跟鸡蛋一起拿到镇上卖。”
陆衍伸手揽住她的腰,掌心的温度烫得她心头暖:“都听你的,你规划好,我就帮你干。”
回家的路上,晚风带着桃树叶的清香。路过王翠花家时,她正站在院门口,见他们过来,递上一筐刚摘的黄瓜:“刚摘的,嫩,你们拿回去凉拌吃。”林薇接过黄瓜,笑着道谢,王翠花摆摆手:“谢啥,强子跟着你们学本事,我还没谢你们呢。”
回到家,陆衍去灶房烧水,林薇坐在炕沿整理“生态养鸡手册”,把有机饲料配方记在笔记本上。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笔记本上,也落在她腕上的银镯子上。
陆衍端着温水进来,坐在她身边:“以后别太累,鸡棚有我和强子照看,你专心规划果园的灌溉就行。”
林薇靠在他肩上,看着笔记本上的字迹:“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有鸡棚,有果园,以后再修个鱼塘,日子就更踏实了。”
陆衍点头,把她揽得更紧:“会的,只要咱们在一起,啥都能有。”
月光下,两人的影子落在墙上,紧紧靠在一起。
江南的夜很静,只有远处的虫鸣和灶房里温水的轻响,却比任何喧嚣都让人安心——这就是他们想要的日子,有彼此,有土地,有慢慢生长的希望,比八零年代的江南小日子,过得比北坡的桃花还艳,比棚里的小鸡还热闹。
喜欢八零辣媳:系统逼我搞基建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八零辣媳:系统逼我搞基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