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历史重演,亡国征兆

作品: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作者:煮夫|分类:历史|更新:2025-11-26 19:08:34|字数:4038字

“子期吾徒……”

“朝堂诸公中,已有人劝说陛下迁都……”

“陛下虽心不愿,然…若是北方形势继续糜烂,恐也只能南下。”

“届时……”

“应当会迁都于应天城……”

“昔日旧都…皇皇如也!”

“昔年大梁太祖皇帝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为信念,从应天迁都当下之京城……”

“现如今又要迁回应天……”

“世道轮回……”

“我大梁当真要走向末路了吗?”

“子期吾徒!”

“如若一切真会如此发展……迁都应天后,为师希望你亦能来应天同为师汇合。”

“迁都应天后,有长江天险在,安全无虞也!”

“通衢府……非久留之地!”

“就算无晋王之流,一旦北方鞑子南下,亦首当其冲也!”

“子期吾徒!切记!”

……

……

信很长。

方子期看了许久,也想了许久。

此刻甚至惊出了一身冷汗。

读书这几个月,没想到外面已经天翻地覆了。

按照他老师所说的。

现在那位新帝在北方能够掌控的地盘也就只剩下一个京畿省了。

山岱已废,北原已乱,其余诸省皆有藩王坐镇,其中势力最大者,自然就是晋王了。

毕竟晋王的左骑军拥兵二十万,实力强劲。

但是那些藩王现在只想着自保,根本不愿意带兵勤王。

至于各地的府兵,能征调的也基本都征调到讨逆军中去的,但是经过之前的诸多战役,也消耗地差不多了。

所以……

现在光靠着一个京畿省,新帝是翻不了身的。

现在就差一个导火索……

这个导火索就是边军……

一旦边军因粮饷之事乱了,北境就彻底不安全了。

所以朝廷的那些大臣才想着要迁都。

那位新帝虽然不乐意迁都,但是形势所迫之下,他也只能低头了。

现在就看边军乱不乱了……

“照着这个局势来看……”

“迁都恐怕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

“边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但是现在国库没钱,户部掏不出来钱,皇帝的内库也没钱,让文武百官捐钱,一个个的也都在装死。”

“我老师想拿几个大奸商开刀,新帝又犹犹豫豫的。”

“就这德行也能当皇帝?”

“我上我也行啊!”

方子期忍不住轻声叹息道。

其实在去年方子期写给柳承嗣的信中就写了,如若形势不对,可能会迁都。

但是当时方子期也只是假设了一下万一的情况。

谁知道现在这万一变成了二分之一。

也就是说,随时都有可能迁都。

“没有军粮和军饷的边军……就是最大的雷点。”

“随时都有可能炸营。”

“到时候但凡来个军官振臂一呼,可能就要来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

“边军一旦反叛……鞑子必定会趁机大举入侵……”

“到时候整个北境……”

“就彻底成了人间地狱。”

“都说去年的年成差……”

“有可能去年是接下来这几年中年成最好的了……”

方子期心中微微一叹,目光继续朝着信笺底部看了看。

也就剩最后几句话了。

“黄角叛军突增大量制式兵器甲胄。”

“以叛军之能,断无可能打造出这些兵器甲胄!”

“此必是晋王之资助!”

“晋王此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他若为大梁之主,则大梁必亡!”

……

这是他老师柳承嗣的态度。

言辞中,不无愤恨之意。

方子期叹了口气。

一场因皇室斗争而爆发的灭国纷乱吗?

自家叔侄不是不能斗。

但是要缓斗、慢斗、有节奏、有分寸地去斗。

像现在这样,为了干掉新帝,疯狂地扶持黄角叛军?

然后将北方数省折腾地民不聊生、饿殍遍野?

最后就连边军都要跟着忍冬挨饿?然后便宜了鞑子?

畜生也!

“这样的大梁…不亡才是咄咄怪事!”

“北境大乱,可能也就这几个月了。”

“就看边军究竟还能忍受多久吧……”

“也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八月份的乡试……”

方子期忍不住担忧起来。

对于方子期而言,北境大乱,他除了能够感慨几句之外,其余的,什么都做不了。

能做的顶多也就是写一份隐藏真实姓名的信,然后去宽慰一下他的老师柳承嗣,仅此而已。

至于说那些治国之策?安国之论?

方子期现在倒是能写出来一些,但是有用吗?

在绝对的乱局面前,可不是几个好的策论就能翻盘的。

否则就不会有灭亡的王朝了。

“现在已经是六月份……”

“也就剩下两个月……”

“但愿…还能撑住两个月吧。”

方子期压下心中的糟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方便以后阅读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第252章 历史重演,亡国征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第252章 历史重演,亡国征兆并对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