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古代与近代的对撞

作品: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作者:不会低头|分类:历史|更新:2025-11-26 09:19:24|字数:6340字

实际上面对1000米距离:理智的指挥官会命令步兵以“快步走”接近,耗时约10-12分钟。这10多分钟,士兵将完全暴露在敌方的远程火力之下,是战场上最漫长、最血腥、最考验纪律的时刻。

骑兵部队从远距离以慢跑或快走接近。在距离敌军约300-400米时开始加速。在最后150-200米时,将速度提升至最高的冲锋状态,利用骑兵集群动能冲垮敌阵。

所以,面对1000米距离:骑兵会更早被敌军发现,并同样要承受较长时间的远程火力打击。优秀的骑兵指挥官会利用地形隐蔽接敌,尽可能缩短暴露时间。

2.火炮的杀伤效率:

实心弹:即使有1.5分钟装填间隔,但在大军集团冲锋时,一发实心弹足以在密集队形中犁出一条血肉通道,杀伤数十人。

霰弹/开花弹:在近距离(200-300米内)使用,是针对步兵冲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西方邺的军队在最后冲刺阶段,将面临霰弹的金属风暴洗礼。

3.心理打击:士兵们听着震耳欲聋的炮声,看着身边的同伴被炮弹打得支离破碎,却要硬着头皮冲锋十分钟。这对士气和纪律是终极考验,很可能在接敌前就已溃散。

西方邺的战术,在冷兵器时代或许能靠人数和勇气取胜。但在面对已经形成代差的火炮体系时,这长达1000米的冲锋距离,注定会成为一条无法逾越的血路。他的军队在接近敌军阵地之前,就会遭到难以承受的惨重伤亡。这正是钟鹏举的火力优势能够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

这样的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风险之大不言而喻。西方邺的这一赌注,建立在他对钟鹏举战术风格的判断之上,即钟鹏举只会采取被动防守的策略,并且其陆军的白刃战能力薄弱,难以抵挡猛烈的攻势保护不了炮兵阵地。

然而,钟鹏举的战术思想却远比西方邺想象的更为高明和复杂。他所秉持的是一种“降维打击”的理念,旨在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战术手段,彻底摧毁对手的抵抗意志和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钟鹏举是否会给予西方邺一个公平决战的机会,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更为致命的是,西方邺所发现的那个“一刻钟窗口”,极有可能正是钟鹏举精心设计、专门为他量身定制的死亡陷阱。一旦西方邺按照计划行动,很可能会落入对方的圈套,最终导致全军覆没的惨烈结局。

申时(15:00-17:00)。

谨慎的钟鹏举再次召集军事会议,随后带领众将上岸,重新勘查长江两岸的地形,并据此调整部署。历经两世,钟鹏举愈发深知三思而后行的重要性。

第二百二十八日

午时(11:00至13:00)之间,正值烈日当空,阳光炙烤着大地。此时,忠州的四千步骑兵正浩浩荡荡、大摇大摆地行进在忠州通往白帝城的陆路中段,具体位置距离白帝城约六十里之遥。

这段路程地势险峻,两侧是高达二十丈的陡峭黄土崖壁,中间仅有一条宽度不足丈余的狭窄土路蜿蜒穿过。谷底有一条细小的溪流潺潺流过,每逢雨天,路面泥泞不堪,行走极为困难。

西方邺,作为一位久经沙场的名将,其用兵之道素来以变化多端、灵活机动着称。他深知在战场上,任何细微的举动都可能成为敌方关注的焦点。因此,他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明白自己的一举一动很可能都处于钟鹏举派遣的细作严密监视之下。

为了迷惑敌人,表面上他命令忠州的五千人马全部从水路出发,制造出大军顺江而下的假象。然而,行进了约十里水路之后,他迅速调整战术,命令其中的四千人马迅速上岸,转而沿着陆路继续前进。

西方邺对钟鹏举的军事力量有着深刻的了解,他深知钟鹏举最为强大的部队是其水军。若选择继续走水路,无异于自投罗网,将自己的部队置于极为危险的境地。因此,他果断选择忠州的大部队从陆路行军,以避开敌人的优势兵力,确保部队的安全和行动的隐秘性。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方便以后阅读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第337章 古代与近代的对撞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第337章 古代与近代的对撞并对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