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作品:三国:一代谋圣陈渡|作者:菲菲尔|分类:历史|更新:2025-11-26 05:00:31|字数:7446字

进一步的思考揭示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佃农缺乏积极性会导致土地荒废、隐户丛生,土地兼并加剧,最终影响国家稳定。

基于此,他们开始探索解决方案。

理论指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唯有调动所有劳动者的积极性,包括佃农,才能提升生产力。如何激发佃农的积极性?关键在于避免他们失去土地。

具体措施包括减租减息、减轻徭役负担等。虽然目前提出的办法有限,但只要继续深入调查,更多对策自然会浮现。

坐在衙门里,满眼都是难题;走进基层中,处处都是办法。

封建社会的许多弊端未能解决,恰恰因为决策者脱离实际,仅凭经书空谈国策,对民间疾苦漠不关心。

司马衷的“何不食肉糜”被史书嘲笑为愚昧,但即便是曹昂这样的世家才俊,也曾提出类似“为何不用铁锄”的天真疑问——实践与考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如今,曹昂已发现繁重徭役迫使自耕农投献土地、沦为佃农。而徭役日益沉重的恶性循环,根源在于两点:

一、役夫不仅无酬劳,还需自备口粮;

二、农忙时节无人照料农田。

曹操虽明知无偿徭役危害甚大,却仍无奈表示:“若真要发放工钱与粮食,即便将全国口赋、算赋加在一起,也难以负担。”

口赋针对十五至五十岁者,每人120钱;算赋则面向七至十四岁儿童,每人20钱。

曹昂愣了一下,眉头微蹙陷入沉思,那张向来温文尔雅的面庞竟浮现出几分锐气:

其他地方姑且不论,单说我们青州,为何不能直接动用强制手段?

针对当地豪族增加一成田赋,用这笔税款支付徭役民夫的酬劳。

他略作停顿,收敛锋芒继续道:

况且先生改良的盐场与精制盐技术,定能为青州带来丰厚收益。

若父亲首肯,这笔资金应该足以支付役费吧?

若不废除无偿徭役,自耕农仍会弃地投奔豪强,届时青州赋税必然每况愈下,这些道理父亲想必已然明了?

曹操颔首道:

为父明白,无偿徭役实乃杀鸡取卵之举。倘若盐业确能获利,青州征发民夫必定支付工钱。

陈渡暗自莞尔。

给民夫发放工钱,实则是将苛政转变为惠民善举。

思想引导成效显着,他费尽唇舌阐释的理论,如今又一项德政水到渠成地落实了。

青州百万流民存粮本就所剩无几,若再行无偿徭役,不出数月便会尽数沦为豪强附庸。

曹操肯拨款赈济,已是重大突破。

曹昂追问:那向豪强加征税赋之事,父亲以为不可行?

曹操沉吟良久,缓缓摇头:

其一,征税贵在公平。若独厚此薄彼,必招怨怼。

故若要加征,须全州一体施行,不论贫富。

其二,税额如何制定?绝非儿戏。

今年加一成,明年添两成,官府威信扫地,民心必乱。

若定额过高,豪强必然抗税,小民亦不堪重负;

若定额过低,又恐不敷支用。说罢陷入沉思。

曹昂、诸葛亮、王粲等人皆凝神苦思。

唯陈渡神色淡然,静观众人各抒己见。

诸葛亮忽然眸光一闪:或可按县统计每年所需徭役人次......

【巧计均赋】

譬如临菑需征两万民夫,半数服役十日,半数二十日,合计便是三十万人次。

按每人发放十斤口粮,既保每日饱食,又略有盈余。

首年做好统计,次年便能预估徭役规模与粮饷消耗。众人思量间,顿觉此策精妙。

如此徭役开支便有定数,但与加赋何干?

只见诸葛亮继续道:经测算,临菑每年需备三百万斤粮,折合十万石。将此数均摊田亩——若临菑有百万亩地,每亩加征三斤。

仍按田亩计税,公平无二。豪强地多则纳赋多,小农地少则纳赋少,佃户无地更无需承担。

曹操父子闻言抚掌:绝妙!此前困于如何单加豪强之赋,此策却显天地至公。田亩多者多纳,本是天经地义。

曹操沉吟道:施行此策需解两道难题:其一,重新丈量田亩,青州地寡尚可为之;其二,须握强兵震慑豪强,既要放权郡县养兵,更要牢牢掌控军权。

(东汉郡县素无兵权。光武废郡国兵以固皇权,却使豪强坐大——此恰是诸多政令难行之根。郡守无兵,岂敢与豪强抗衡?)

当百姓的生存都受豪强掌控,新政又如何推行?

地方长期处于【无兵可调】的困局,这种状况将持续十余年。

直到司马朗献计【州郡设兵,外御夷狄,内慑不臣】,才让断绝两百年的郡兵制度重见天日。

这也正是黄巾肆虐时,各地官府束手无策的症结所在。

诸葛亮主张将徭役折银摊入田亩。

曹操则配套推行郡县屯兵制。

这两项政策再度被提出时,已然水到渠成。

理论既立,他们明晓其中深意,更笃信此乃正道。

陈渡无须多言,众人心中藩篱早已破除。

若说另一时空的曹操不设郡兵,绝非思虑不及,实如光武帝般忌惮地方坐大。

司马朗不过恰逢其时献上良策。

而今曹操敢言郡兵之制,必是权衡得失后认定利多于弊。

其嫡系部曲已成规模,九一七精锐效死。

分驻郡县既可控扼豪强,亦无尾大不掉之忧。

至于练兵细则,日后自有鲁肃、程昱与宗族将领斟酌完善。

徭役赋税刚解决,农时征调致荒废田亩又当如何?曹昂追问。

邻里互助耕作。诸葛亮答。

甲户服役时乙户代耕,待乙户服役再由甲户还工。

曹操却摆手:

一人每日耕作有限,自家田地尚难周全,岂愿再替他人劳作?

诸葛亮沉吟道:若十人二十人共助一户呢?

众人议论纷纷,最终引出屯田古制。

喜欢三国:一代谋圣陈渡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三国:一代谋圣陈渡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一代谋圣陈渡》,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一代谋圣陈渡第80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一代谋圣陈渡第80章并对三国:一代谋圣陈渡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