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美至极!曹操优雅地剔除鱼刺,任凭鱼肉鲜香在舌尖萦绕,神情陶醉。他连日与士兵同食军粮,今日总算得以享用荤腥。
说来惭愧,昔日以粗盐胡椒调味的烤制野味,无论鹿獐猪鱼,比起这条仅用细盐的烤鱼皆黯然失色——不,堪称天壤之别。
如今我确信太阿所言非虚,青州细盐必将垄断天下盐市。只是不知太阿对盐价可有定策?曹操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许。待战事平息,青州政令将全面推行。经年征战的将士们,也该休整了。
半年前陈渡提出的盐政方略:以海盐作坊为根基调控天下盐价,通过青州盐商挤压各地市场,实现对诸侯与庶民的间接征税。更借粗盐、细盐经销权分化青州豪强,形成效忠势力。
那曾被嘲笑的禁盐令,在他铁腕 ** 下已无人敢公然违抗。只要以盐利笼络部分豪强,培植羽翼,青州便难起大规模叛乱。
权势源于武力——曹操的雷霆手段,使他在青州如臂使指。
现今粗盐市价约百钱一斤,唯蜀中火井制盐成本低廉,约六十钱。陈渡早有成算,臣拟粗盐定价三十钱,细盐八十钱。
细盐仅售八十钱?曹操难掩诧异,在他预想中这等精盐至少值两百钱。
陈渡含笑颔首,从容道出全盘谋划。
这篇文字经过
在当下的局势中,每斤仅售三十钱的粗盐不仅能促使青州豪族放弃私盐买卖,更惠及全州百姓,确保基层民众获得充足的食盐供应。这不仅提升了百姓的生产效能,还能显着改善民生健康。
目前的生产能力下,每日可将六万斤粗盐精炼为细盐。即便以市面粗盐价格出售,这六万斤细盐也必然供不应求。即使日产量提升至二十万斤,依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陈渡的策略是双管齐下:用粗盐掌控大众市场,以细盐夺取权贵阶层的财富。
曹操恍然大悟,终于理解陈渡将细盐定价八十钱的深意。陈渡接着阐述:我们还要对这些盐商课以重税,实现第三重收益。
增值税?第三重收益?曹操面露困惑。盐利本是第一重收益,这增值税当属第二重,何来第三重之说?
陈渡拭去唇边油渍,从容道:主公差矣。难道以为青州豪族能白白参与我们的盐业?若不付出代价,岂非显得州 ** 可欺?若轻易让利,他们必会得寸进尺。
见曹操若有所思,陈渡继续道:对付这些豪强,当分而治之。从贩盐资格开始,就要让他们自相争斗,永远无法结成同盟。
具体如何实施?曹操正色问道。
竞标。陈渡提出方案,以五万石粮草为底价,分县竞拍,价高者得。
曹操沉思良久,突然抚掌大笑:太阿不仅谙熟兵法,连商道也如此精通。此计甚妙!青州六十二县若各遣千人贩盐,便能形成六万余人的销售网络。通过竞标,各县豪强为争夺贩盐权必起纷争,自然无法团结一致。
其余未能获得盐业经营权的豪门势力,在利益驱动下会自发结盟,对抗那些成功取得特许资格的集团。双方自然形成敌对态势。
而获得贩盐权的六十二家豪强内部也存在市场竞争。豫州、兖州水系发达且地理位置相近,成为各方争夺的重点区域,偏远如荆州、扬州则无人问津,关中地区更是备受冷落。这种竞争格局导致他们难以建立牢固的同盟关系。
由此,青州实力最强的六十二家豪商成为曹操重点拉拢对象,其余次等势力自然不敢与之抗衡。曹操因此获得绝对掌控权,可以随意打压任何势力。若再对实力较弱的豪强示好,整个青州都将被其完全掌控。
此时曹操恍然大悟:原来青州海盐的首轮利润并非来自食盐销售,而是经营权拍卖。他不禁赞叹陈渡的商业智慧。
那么这个增值税又是何等妙计?曹操兴奋地询问陈渡。这位奇才不仅是他的战略军师,更堪称理财专家。
陈渡解释道:增值税原理简明。我们以八十钱批发细盐,盐商若以一百八十钱零售,毛利润百钱中,拟对其净利润征收两成税费。假设实际净利润六十钱,则需缴纳十二钱税银。
曹操质疑道:此举虽能增收,但执行困难。为何不直接提高盐价?
陈渡回应:实施确实存在难度,但其意义远超眼前利益。恳请主公将此事务交由在下全权处理。
古代商业税收向来混乱不堪,主因在于商家未将商业账目与家族账目分离。陈渡计划要求盐商建立 ** 核算的盐业商行,设定注册资金后实行规范记账,确保每笔交易都有据可查。这种现代会计理念资产=3D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的运用,将开创商业管理的新纪元。
有账本总比没账本强百倍,对官家和商贾都有利。官府按账册征税,商税就收得明白,店家也不用怕衙门乱摊派。
您可别以为古时候不收商税。东汉那会儿,货郎拉着货每过一个州县,都得给关卡交税,少的抽一成,多的要两成,全看当地官爷心情。正因如此,陈渡才把盐买卖交给地头蛇们经营——敢来竞拍盐引的,都是能打通各州关节的豪强,有些连过路税都能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