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作品:三国:一代谋圣陈渡|作者:菲菲尔|分类:历史|更新:2025-11-26 05:00:17|字数:7334字

这位枭雄的演说实则是一道求贤檄文。他对着虚空张开双臂,向所有怀才不遇者发出召唤:来我军中!我便是识得千里马的伯乐!说到激动处,他戟指席间的陈渡——这个掌掴豪门的寒门子弟,就是他曹操不惜与杨氏对抗的活证。

然而锦帷之后的贵族们大多未能参透其中真意。在他们眼中,陈渡不过是万千寒士中偶然跃出的异数,曹操的演说也仅是为心腹造势的把戏。当袁绍以之名开始封赏时,这位四世三公的贵胄从容执掌宴席走向,满座朱紫无人提出异议。

【洛阳变局】

长安城内天子犹在,董卓虽亡西凉军余威尚存。众臣心知肚明,各路诸侯实无西进长安之能。

数位朝臣献策西行迎驾,袁绍默然应允。然其同时宣称:有功必赏,关东需人镇守。待诸将受封归镇,养精蓄锐以待后会。此议获众人附议。

其余诸侯虽乏战功,袁绍仍虚授官职以全颜面。待其自封车骑将军兼领冀州牧后,终至重头戏——曹操封赏。

孟德讨董居功至伟。袁绍朗声道,今东郡太守空缺,当拜孟德为东郡太守,加奋武将军。众皆默许——他们不过沾光受赏。

操有异议!曹操突然出列,惊动满堂。

东郡富庶,操恐难胜任。愿改任青州刺史,剿抚百万黄巾!

满座愕然。何人愿弃二千石肥缺,反取六百石虚职?须知刺史仅具监察之权,纵有兵权亦属微末。昔日董卓正是借此职染指凉并兵权。

袁绍蹙眉相劝:东郡户百万,青州尽贼寇。孟德何故舍美玉而就瓦砾?传出去恐世人谓我薄待于你!

操意已决!曹操长揖及地,声震屋瓦。

众臣见状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卢植频频颔首,满面赞赏道:孟德先诛董卓,今又欲往青州招抚百万黄巾,真乃国之栋梁。

袁绍伫立场中,沉默无言。

他始终不解曹操为何选择青州。

那地方贫瘠荒芜,人人避之不及。

去岁董卓初掌大权时,因不堪孔融聒噪,又不愿背负杀贤恶名,便将此人调任北海相,欲借黄巾之手除之。

反观东郡,物阜民丰,水利通达,更有景阳冈猎虎之乐。

忠君爱国?

袁绍袖中摩挲着那方传国玉玺。

若曹操当真忠心,岂会以此物相赠?

莫非是要替吾经略青州?

此念一生,袁绍心头蓦地一喜。

他越想越觉此理,对曹操的欣赏之情与日俱增,愈觉其深谋远虑。

沉吟片刻后,袁绍正色道:

孟德自会盟以来,殚精竭虑,舍生忘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不仅屡破西凉精锐,更诛杀逆贼董卓,立下不世奇功,理当封侯。

刺史之位未免委屈,不足以彰显孟德赤诚。

不若就任青州牧,诸位意下如何?

青州牧?!

曹操心头一震。

此问看似征询于他,实则是问满朝文武。

他连忙躬身推辞:操才疏学浅,岂敢居此要职?唯愿为国平乱足矣!

袁绍却连连摆手。

青州虽地广人稀,却盛产鱼盐。

昔日许劭评价孟德乃治世能臣,乱世英雄。

今董贼伏诛,乱世将终,治世将至。

孟德既已验证乱世英雄之评,自然当得起治世能臣之名。

何况刺史焦和才干不俗,在青州却寸步难行,足见刺史之权难以平乱。

若无财政行政大权,军队粮饷难以为继,何谈 ** ?

此职非孟德莫属。

曹操暗暗吃惊,未料袁绍竟为他备好这般说辞。

思及陈渡交好袁绍,献玺表忠之计,不由感叹其深谋远虑。

曹孟德始料未及,袁本初竟又扬声说道:

青州蛾寇为祸多年,聚众百万,势成累卵。若不尽早剿灭,恐将席卷数州,动摇社稷。

除孟德外,可还有愿任青州牧,为国讨逆之人?

在座诸侯相顾无言。

那些本欲出言反对的,此刻也都噤若寒蝉。

关西多出将才,关东多出相才。

这些诸侯多是关东人士,除袁绍、袁术、鲍信、曹操等曾在朝为官,以及公孙瓒在边疆领过兵,余者皆是初次执掌兵权。

往日带着家丁欺凌乡里,便自以为天下无敌。

前番遭董卓伏击损兵折将,才认清自身斤两。

百万黄巾?

这不是要人性命么!

我认栽,我就是庸才!

素来与袁绍作对的袁公路,这次竟也破天荒地没有唱反调。

袁术深知袁绍图谋不轨,他自己又何尝不是?

四世三公的袁氏,早将代汉而立视作家族使命。

袁绍舍弃豫州要地而取冀州,本就让袁术暗自欣喜。

方才听闻要任曹操为东郡太守时,他才察觉有异。

东郡横跨黄河两岸,乃冀州南下中原咽喉。

曹操若屯兵东郡,袁绍进可经此逐鹿中原,退可倚为屏障拱卫冀州。

如今曹操自请赴任青州,袁术简直喜出望外。

把这等悍将打发到偏远贫瘠的青州,袁本初真是自断臂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一代谋圣陈渡》,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一代谋圣陈渡第39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一代谋圣陈渡第39章并对三国:一代谋圣陈渡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