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作品:三国:一代谋圣陈渡|作者:菲菲尔|分类:历史|更新:2025-11-26 05:00:10|字数:7288字

并非如此,在下岂能算得这般精准。陈渡解释道。

曹操意味深长地了一声。

若真能预见到这般深远,那便不是凡人,而是神仙手段了。

初遇徐荣时,我只觉得斩杀他对战局并无实质助益。放走他或许另有用处。首次放走,我们便夺取了汜水关。第二次留他性命,则促成两种可能。

其一,若董卓因败绩处死徐荣,西凉诸将必将惶恐。我们便可对任意将领施展离间。不过董卓明智,未必会如此行事,但也难保其昏聩误判。

其二,便是现下情形。董卓继续任用徐荣,我们便可实施离间之计。先前禀报主上安排的细作已传回消息:徐荣仍在虎牢关,只是从统率六千人的督护降为统领两千人的校尉。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离间策反徐荣,借其掩护暗渡黄河。

曹操心中已是惊涛骇浪。

原来陈渡所谓的算不准竟是这般意思。

这分明是算无遗策!

不仅料到要放走徐荣实施离间,就连徐荣被杀的后路都已想好。

不仅要离间,更要策反?先生神机妙算,当真步步为营,环环相扣!

不待陈渡说明具体计策,曹操已由衷赞叹。

今日方知什么是天外有天。

自己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而陈渡却是走一步谋十步...

主上过誉。陈渡谦逊行礼,继续阐释道。

徐荣虽被降职,却未遭董卓处死。

以李儒多疑的性子,必然会对徐荣起疑。

况且,李儒很可能已识破我们故意放走徐荣的用意。

因此,董卓和李儒定会派人严密监视徐荣。

要离间徐荣与董卓其实很简单——

只需派一名死士送封信过去。

至于如何逼反徐荣?

只要让董卓发现徐荣与我们暗中往来就够了。

具体信的内容、如何确保董卓起疑这些细节,

主公交给我来办便是。

曹操沉思良久,最终颔首同意。

陈渡随即展开地图,指向环绕雒阳的八座关隘:

北面邙山与黄河之间的孟津关,

嵩山上的轘辕关和大谷关,

嵩山南麓的广成关,

雒水西岸的伊阙关、陆浑关,

以及雒水东侧的虎牢关与汜水关。

这八关如铁锁般将雒阳围在二百里盆地中。

出人意料的是,看似险要的虎牢关与汜水关,

反而是八关中最易攻破的。

这也是陈渡抵达酸枣后才知晓的。

难怪史书记载中原军队攻入雒阳,

多从虎牢关突破——

其他七关实在太过险要。

事成后,徐荣必会调往此处。

陈渡的指尖重重落在孟津关上。

——————————

这是为何?曹操百思不得其解。

八关皆可安置,陈渡为何独断徐荣必往孟津?

董卓若不起杀心,

大可夺其兵权或调往长安。

正当曹操暗自思忖时,

陈渡竟将他的想法一字不差地道出。

曹操顿时愕然失色。

帐内灯火摇曳,陈渡轻晃酒杯,琥珀色液体在杯中微微荡漾。

董卓没那么容易中计。若他真斩了徐荣,反倒省事。只需多送几封密信给其他将领,派死士配合行动。即便董卓收手,收到信的将领们也难免心生猜忌。

酒盏放下时,陈渡眼中闪过精光:徐荣调防孟津的关键,在于李儒会暗中相助。

李儒帮我们?曹仁与夏侯惇同时惊呼。

正是。陈渡指尖轻叩案几,离间只是引子,真正的鱼饵是让李儒主动出手。董卓对徐荣的信任非同一般——这位辽东大将不仅深受器重,连公孙度都是经他举荐。如此心腹,董卓宁可认为他愚钝也不会相信他会叛变。

曹操捋须沉吟,烛火在他眼中跳动。

那李儒为何要调徐荣去孟津?曹仁追问。

只需在给徐荣的密信里提这三个字。陈渡竖起三根手指,李儒自会推波助澜。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先生是说...将计就计?

不错。陈渡点头,董卓他们根本想不到我们会冒险南渡。黄河天堑难越,沿岸船只又尽毁。在他们看来,虎牢关外六千精兵才是主力,孟津对岸的千余人马不过是佯攻。

此为

他必然认定我军在孟津仅是佯攻,另有所图。

那么于李儒看来,我军真实意图为何?

自然是要设计夺取虎牢关。

这就牵涉到徐荣。若要轻取虎牢关,最便捷之法即是策反徐荣。

李儒生性多疑,不似董卓鲁莽,定会怀疑我军与徐荣暗通款曲。

此乃离间之计。纵使李儒不信徐荣会叛,亦难免心存戒备。

他唯有调离徐荣一途。

调往何处?陈渡自答道:孟津关。

原因何在?

李儒虽疑徐荣,却不敢过分逼迫。

若逼反徐荣,不仅董卓会严惩李儒,更遂了我军心意。故李儒只能温和调动。

但徐荣受调,必觉董卓已中离间,迟早要除掉自己,不如先发制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一代谋圣陈渡》,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一代谋圣陈渡第16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一代谋圣陈渡第16章并对三国:一代谋圣陈渡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